第5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亨里克·瑙曼: 时光胶囊的开启者


    《黑色东德:交接班》展览现场装置之一角。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映像

    艺苑

    亨里克·瑙曼(Henrike Naumann)是近几年颇为活跃的德国青年艺术家,以其结合了视频、音响和空间场景设计的沉浸式装置而广受关注。这位留着分头、身穿中性西装的年轻人,就像是时光胶囊的开启者,以一种看似冷静、理性的态度,用二手家具、日常用品、大众化的工艺品等重新构建带有时代烙印的家装空间,通过探索审美品味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唤起观者的深度记忆,同时也令他们不得不面对历史的过往与今朝,重新思考由远及近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瑙曼是从场景学开始其职业生涯的,这与她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瑙曼1984年出生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茨维考,这里是国家社会主义地下恐怖组织的堡垒,因此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极右翼意识形态,并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青年文化现象在后来的作品中予以探讨。瑙曼于2006年至2008年就读于德累斯顿美术大学舞台艺术和服装设计专业,2008年至2012年又进入波茨坦大学巴贝尔斯伯格影视大学学习场景设计。所学专业为她从电影转向视觉艺术创作提供了条件,她的大多数装置都类似于布置好的舞台布景。她将对于消费文化、享乐主义和右翼激进主义的体验和思考转变为多个展览的装置,这些作品虽然植根于她在德国的经历,却致力于解决青年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连通性及其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事实上,瑙曼的作品是从广义上讲述历史,更确切地说,是对记忆的反思,也是对新近历史叙事机制的反思。这种反思当然绕不开个人身份,作为前东德人,“东德情结”(Ostalgie)无疑是其研究的重要现象。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1月6日,瑙曼在柏林塔楼画廊举办了名为《黑色东德:交接班》的个展。在这里,她营造了一个两德统一后的家庭室内景观,并将其祖父卡尔·海因茨·雅各布的早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融入到整体设计中,展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后现代设计之间的碰撞,从而提出了如何处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遗产的问题。这些被直接固定在家具上或悬挂在墙上的画,与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廉价过时的孟菲斯风格家具、俗气的厚绒坐垫和小块地毯、停止的钟表、单元组合柜以及薄荷绿色的墙壁一起,构成了一个个极具时代感的家庭小场景。而在具体场景的设计上,又包含一些重要的细节,例如在一个茶几的玻璃表面下,放置了许多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东德萨克森州的报纸剪报,其中有些内容涉及对艺术家作品及其艺术成就的评论,以及围绕如何正确判断艺术潜力而进行的辩论。再如,在入口处白色影壁上,钉着一个金属格状衣帽架,上面挂着一幅描绘儿童的绘画,与此相呼应,在画的两侧分别用简笔画描绘了东西方儿童最熟悉的形象,右侧是孩子们都熟悉的美国迪士尼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左侧则是当年东德电视节目中每天陪伴孩子们的小沙曼,其主题曲也深深印在了每一个在东德长大的孩子的记忆中。瑙曼于1990年代亲历了在两德统一后随之而来的问题,诺言没有兑现,取而代之的是停运的系统导致的停滞的生活。瑙曼不动声色地将私人记忆上升为集体记忆,营造出一种历史氛围,抱着前东德人的特殊心态,讲述了一个对于希望最终失望的故事。

    瑙曼在不同的地方办展时,都会将当地的历史与现实元素融入作品中,以便建立起文化上的联系,例如2019年9月26日至2020年1月12日在维也纳丽城21博物馆举办的名为“帝国”的展览。她虚构了一个政治事件:1990年,“帝国公民运动”不接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合法性,在两德统一后突然接管了控制权,奥地利也很快加入了重建的“德意志帝国”。瑙曼以沉浸式的空间装置呈现了这个虚拟场景,其中包括家具、家居饰品和视频。被设计成日耳曼巨石阵的帝国(公民)总理府,亲纳粹的奥地利政治家约尔格·海德尔的办公室,与国家社会主义地下组织以及伊比沙岛狂欢者的家庭视频混合在一起,向人们讲述着全球化时代新旧法西斯主义以及青年文化的故事,表达了她对极右派政治的尖锐批评。

    作为新一代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瑙曼以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方式审视历史,成功地表达了难以言喻的政治难题。她所选择的那些已成为遗产的消费品,现在又被用于美学消费。过去困扰着现在,在瑙曼所构建的凄凉而沉闷的景观中,材料和设计成为潜伏在集体记忆中的往事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她向我们展示了创造力的另类可能性。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