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刊 PDF版下载

版面: 专刊

像消防员一样,随时扑灭病毒火苗

——记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许斌


    许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越

    “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每当她冲锋在前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母校中山医学院的这句医训,从非典、甲流、埃博拉、登革热等重大疫情,再到新冠肺炎疫情,她从未有过半步退缩。她就是许斌,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她从事疾控工作已经30年了。

    “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担负起天下最无私的职业。”许斌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是她的座右铭,也是她在疫情期间的真实写照。整个2020年,许斌每天都处于“白+黑、5+2”的全天候高强度工作环境中,有时候疫情处置电话一天多达200个。在疫情防控最紧张阶段,她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高强度工作一度让患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她早搏频发、血压飙高,直接累倒在现场,但只休息了两天,她又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

    与病毒赛跑,创造多个防疫全国“率先经验”

    2020年3月21日,广东已连续15天无本地确诊病例,全国已3天零报告。突然,越秀区一位居民金某核酸检测呈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这一病例从哪里来?因何感染?人们又开始恐慌起来。这时,所有压力都集中在许斌身上,她必须第一时间找到传染源,避免社区传播,同时也避免群众和社会的恐慌。

    许斌立刻奔赴现场组织开展流调,同时组织省市疾控流调专家对该病例活动轨迹进行细致的追踪分析和研讨,发现刚从土耳其回来的一位朋友在潜伏期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了金某。“那时候我压力很大,因为我们意识到当时只是对十个重点国家开展防控,可能有漏洞。”许斌告诉记者,“当时在报告病例时只有3种情况,本地感染病例、境外输入病例和武汉湖北病例,而我们发现这不应叫做本地感染病例,精准流调告诉我们他是由输入病例入境时传播引起的,应再增加一个新的病例定义——境外输入关联病例。”许斌和省市专家一起提出“境外输入关联病例”的概念,得到了上级部门高度认可,由此创造了该类病例的全国统一命名,推动政府部门及时修订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措施,为广东省将境外输入疫情扑灭在萌芽做出了突出贡献。

    “虽然压力很大,但当时我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我必须要与病毒赛跑,要走在病毒前面解决问题,保护更多百姓。”许斌说。3月22日晚,越秀区疾控中心对机场入境的40多名外国旅客进行核酸检测时,排查出5例非洲籍阳性病例。许斌马上向上级提出应高度关注和重视非洲国家新冠肺炎流行情况,落实重点人群排查,严防社区传播的预警建议。她带领团队进行深入流行病学调查,为全市非洲籍人员疫情防控工作及严防社区传播奠定了工作基础,及时排除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地传播风险。

    疫情期间,许斌和团队先后处置了包括“某餐厅聚餐疫情”、“ET606航班案”“美妙美食店”、“矿泉风波”等多起典型案例,为推动全市科学防控境内及输入疫情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她还与公安部门联动建立流调工作专班,成功处置聚集感染事件,实现所有处置病例可溯源、可追查、可管理;推出“一街一方案”“一部门一方案”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她和同事们提出“三人小组”社区防控排查模式,通过指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部门共同组成的“三人健康监护小组”连夜展开搜索并进行健康管理,对流调甄别的密切接触者及时全部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有效阻断疫情的社区传播;同时,她带领越秀疾控规范做好隔离场所防控工作,总结形成“隔离场所管理模式”等多个全国“率先经验”并被推广。

    “现在我们依旧要对发热门诊、隔离酒店等15类重点场所及相关人员进行采样监测,防患于未然。作为一名疾控人,我感到十分骄傲,我们就像消防员一样,把病毒的火苗扑灭,让人们可以健康安稳生活。我的职业价值也从中得到了实现,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许斌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爱,她也是越秀区人民心中的健康守护神。

    发挥工匠精神,率领团队团结一致担当奉献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许斌最喜欢的一句诗,也是她心中对自己团队的描绘。“我们团队奉行工匠精神,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温暖和爱,真正做到了‘敬业、专业、担当、奉献’。大年初一发出号召,初二就全员回来上班,连很多退休老职工都会向我请战……”谈到这里,许斌眼中泛起了泪花。

    在许斌团队中,有许多80、90后,2003年他们因为“非典”报读预防医学专业,2020年他们默默换上防护服,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应急队长周德谦第一时间将未满月的二胎宝宝和妻子送回老家,尽全力打好这场硬仗;作为驻点小组长,余少珍不顾自己发烧,带领组员们连续三天三夜奋战;消杀领队黄亮宇的妻子生病,儿子即将中考,他仍然一直坚守在一线;大年初一,李洪玲接到驻点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的任务,酒店服务员、保安因为恐惧全部离开,驻点酒店面临着无人打扫卫生、无人送餐、无人服务的“三无”情况,李洪玲和同事们既当医生又当服务员,还要当水电工、营养师……许斌团队成员每次还会耐心和患者聊天,让他们消除害怕和担心,既专业规范,也充满“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女性医务工作者,许斌要承担来自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但她永远充满正能量。“我认为抗压的好办法是锻炼和读书,我每天早上坚持晨跑已经9年了。我也很喜欢在晚上看书来解压,拥有健康心态并终身把学习作为习惯很重要。我们单位每年都会有‘书香疾控’活动,鼓励大家多读书。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最重要是把党的温暖和爱心发挥出来,辐射到身边每一个人身上。”

    “基层疾控的发展还存在差异化短板,需要加强区县一级疾控中心的队伍建设,增加编制,政府应加大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将其制度化,逐年增加。今年‘两会’冯丹龙委员建议加强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我觉得他抓住了基层的痛点,增加接种人员队伍编制,积极推动预防接种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就能整合更多力量提升预防接种的水平和能力。” 对未来许斌充满信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