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姜泗元:荒地掘金,乡村带富


    泗元家庭农场发展设施农业,采用现代种植技术,农产品产量大增,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图为姜泗元察看辣椒生长情况。

    姜泗元投入资金,提供技术和物资,帮助当地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展蔬菜种植。图为姜泗元(左)指导搬迁户种植蔬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史玉根/文

    ■ 陈菁/摄

    芳菲四月,湖南省娄底冷水江市中连乡青云村满目青翠,一个个白色的蔬菜大棚散落在山间,在周遭的绿色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大棚里,各类当季、反季蔬果正茁壮生长。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荒地,农家女姜泗元返乡创业,把这里打造成了集种养、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并以此为基地,帮助冷水江市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发展乡村产业,带动了数百名搬迁户和当地村民增收。她本人因此先后获得冷水江市劳动模范、娄底市“最美扶贫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今年45岁的姜泗元个子不高,身体结实,说话声音洪亮,走路风风火火。临近中午,在市里参加完会议,刚刚回到农场,她就换上雨鞋,带着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参观农场的大棚蔬菜和正在施工的养猪场。

    返乡创业,让土地焕发活力  

    30岁那年,刚刚离婚的姜泗元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青云村外出打拼。她先在当地矿山守仓库,捡锑矿渣,后来用辛苦挣来的1万元投资,与人合伙挖锑矿。因迟迟不见矿藏,合伙人撤退,姜泗元选择坚守,最终如愿以偿,几年下来赚了200多万元。

    2013年,早已关掉锑巷并在冷水江市定居的她,做出了让很多亲友不解的决定:回乡创业!“当时,青云村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村民收入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好多耕地都荒着,每次回村里看了都心疼。”姜泗元回忆说。

    当年夏天,姜泗元在青云村承包了800亩荒山和部分耕地,带着10多个村民开荒,投资百万元修公路、架电线、打水井,创办泗元家庭农场。两个朋友主动拿出30万元入股。第一年,露天种植的40亩四季小香葱只卖了5万元,人工除草等费用却高达30万元。两个合伙人撤资走人。

    姜泗元意识到,做规模农业不能光靠苦干,还得找对路子。2015年上半年,她到省内外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学习,还远赴美国一家袖珍农场参观。两个多月的所见所闻,让她大开眼界:“设施农业方便控制和管理,可以种反季蔬菜,还可以延长蔬菜生长期……比露天种植强太多了。把农业做到极致,不怕赚不到钱。美国一个袖珍农场只有80亩地,搞观光休闲农业,一个周末就收入40万美元。”

    取经归来后,姜泗元开始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休闲农庄。除了自学农科技术,亲力亲为,她还请来专家指导,一口气建了18个高质量温室大棚,并配置自动化喷灌、滴灌等设施;建起猪舍和养鸡场;在山上种柑橘、黄桃、梨子等果树;整修鱼塘,建停车场和农家乐设施。2015年和2016年,姜泗元又投入了400万元。

    有了现代化设施,采用了现代种植技术,农场的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旺季一天能出棚6000斤蔬菜,而单位生产成本却下降了。农场养殖场产生的禽畜粪便被制作成有机肥、农家肥,施用于大棚种植,实现了生态循环。山上的果树陆续挂果,四季有景,蔬果丰盈,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给这个偏僻山村带来了旺盛人气。

    “虽然投入很大,但能把农场和山庄建立起来,让荒山荒地不再荒废,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我觉得很值得。”姜泗元坦陈。

    巧妙经营,让农产品更值钱  

    如何把农产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姜泗元摸索出一套生意经。

    最初两年,姜泗元每天清早和农场的工人一起,用车子把头天或当天采收的蔬菜,运到城里的菜市场零售,费时又费力。蔬菜产量剧增之后,她改变销售方式,在城区布设4个专卖店,打出泗元家庭农场的招牌,与他人合作经营。这种销售模式既确保农场的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又宣传了自己的品牌。

    2016年,姜泗元开始采用社区配送模式销售农场的产品。她通过微信朋友圈、客户群推介农场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互信。口口相传,客户逐年增加,从几十户发展到如今的400户。每天,姜泗元和农场员工按客户定的套餐标准,将选配好的新鲜蔬果,按时送到每个客户家中。“配送制的好处是价格稳定,避免了市场波动给农场造成的损失。”姜泗元对记者说。

    姜泗元的营销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前些年,她玩微信玩得很溜,近年又学会了玩抖音,经常和农场姐妹们一起拍视频、做直播,宣传农场和产品。有一次,她们把农场种植的皱皮软椒生长情况拍成视频在网上播放,有网友询问可不可以整株购买,姜泗元马上给予了肯定答复。在核算费用成本之后,她标出了一个合理价格,网友纷纷下单。

    “软椒树可以长到一人多高,枝繁叶茂,产果多,又好看,摆在家里的阳台上既可以当盆景,又可以收获果实。”姜泗元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卖软椒树就收入了40万元。今年他们又种了3个大棚软椒,等它们长大后再整株网售。

    泗元家庭农场的新鲜蔬果和其他农产品,通过实体店、订户配送和互联网平台,源源不断地销往本市和省内其他多个城市。一直以来,农场按绿色无公害标准种养,产品品质好,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经常供不应求。

    姜泗元深知,农产品加工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2016年,她就开始以农场蔬果为原料,小量加工生产坛子菜,随后申请了“泗元农家坛子菜”省级知识产权保护。2019年,她按相关标准建成了两个坛子菜生产车间,扩大生产规模。如今,两个车间可以加工生产酸豆角、白辣椒、茄子皮、萝卜条、南瓜丝、南瓜皮、坛子米粉肉等10多种坛子菜。由于采用了传统工艺,他们的坛子菜保持了老味道,非常好销,如今已成为农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产业带动,让农户有钱可赚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是姜泗元回乡创业的初衷。这些年来,她在带富路上没有停步,步子越迈越大。

    回乡创业第二年,姜泗元牵头成立青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了50多家本村农户。合作社以泗元家庭农场为基地,社员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年底按股参与分红,部分社员被优先安排在农场务工,另挣一份工资。从2015年开始,姜泗元鼓励并扶持社员和其他农户种植蔬菜,农场提供菜秧,保底收购产品。许多农户由此走上了增收之路。

    随着农场的发展壮大,姜泗元有了更强实力带动更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困难户增收致富。

    冷水江市渣渡镇梓坪村建有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当地政府在安置点开辟了100多亩土地,鼓励搬迁户发展种植业,但由于土地沙化比较严重,搬迁户担心没有收成,迟迟不愿行动。姜泗元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帮扶任务。经过实地调研,她借鉴自己在青云村开发荒地的经验,指导搬迁户整理土地,对土壤进行改良,免费给他们提供最好的菜秧,指导他们种植。当年,搬迁户们就喜获丰收。

    搬迁户种出的蔬菜,泗元家庭农场保底回收。去年,梓坪安置点产出50万斤南瓜,通过农场的销售网点卖出了一半,剩下的加工成南瓜丝、南瓜皮、南瓜子,慢慢销售,卖到了20元一斤。

    除了帮扶梓坪安置点,姜泗元还投入资金,提供技术和物资,在冷水江市其他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种植基地或扶贫车间,吸纳搬迁户和当地村民就业,帮助他们发展蔬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农忙时节和销售旺季,她每天开着车,到各个安置点巡回指导搬迁户和工人生产,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和销售方面的难题。

    姜泗元感到欣慰的是,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各安置点的扶贫产业正日益兴旺,搬迁户们安居乐业,稳收增收。

    这些年,一直单身的姜泗元全身心扑在自己的农场和脱贫攻坚事业上,一天到晚奔波不停的她,有时是农场老板、合作社法人代表、公司负责人,有时是人大代表、爱心人士、扶贫达人,有时又是生意人、农科土专家、直播主播……让初次见面的人不知怎么称呼她。

    “其实,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算个致富带头人吧。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还有很多事可做。只要村民肯做,不让土地荒着,我就肯帮他们,自己受点累无所谓。”姜泗元笑呵呵地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