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通过教育均衡发展从“根”上破解“双减”难题

——解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规范的范围内开展非学科课程,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如提供体育、音乐、舞蹈等个性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

    ● 要落实好“双减”,就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明确教育治理的边界,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目前校外培训市场的火爆带来了很多问题,存在诸如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培训乱象;也有少数学校教师校外兼职,违背了教师管理办法;以应试为特点的校外补课和‘特长’培训的‘剧场效应’扰乱了教育生态。”针对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认为,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势在必行。

    近年来,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以及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仍是突出问题,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对此,《意见》明确提出“双减”工作目标: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双减”工作将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就做好“双减”工作,《意见》提出五项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

    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三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

    五是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意见》强调,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确定北京市等9个地区为全国试点地区,在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强化培训收费监管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

    《意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减负是能使学生更好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发布的《意见》中,着重就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资本化运作“再出重拳”。受访专家认为,这一举措正是因为,校外培训机构呈现出的种种乱象均不同程度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破坏了教育生态,影响了社会稳定。

    基于此,“双减”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必由之路。

    “教育包括培训教育在内,从来都是一项崇高的公益性事业,应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根本宗旨。”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圣足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受功利驱使和资本裹挟,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面广量大的无资质培训机构,偏离公益性办学宗旨,迎合一些不合理的社会需求,无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应试为导向、以提分为目的,采取抢先学、超纲教、反复练等方式,面向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过度开展升学和考试学科知识培训活动。“这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加剧了全社会教育焦虑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素质教育、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也注意到,由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许多家长被其裹挟,认为如果不送孩子上校外培训班,就会比其他学生落后。“这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变成了两轨制:一轨是学校的免费义务教育,一轨是收取高额学费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不仅冲击了学校教育秩序,而且扩大了教育不公平。”

    《意见》发布后,一些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从业者也关心,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将彻底关停?也有专家表示,“一刀切”取缔校外培训机构并不可取。

    对此,顾明远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规范的范围内开展非学科课程,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如提供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性化资源,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

    提升校内教育质量 规范校外教育培训

    治理面广量大的校外培训机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意见》发布后,一些家长更关切的是,在当前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下,如何切实维护教育公平,杜绝教育攀比,真正有效实现教育减负,让学生健康成长?

    钟秉林认为,要落实好“双减”,就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明确教育治理的边界,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他特别指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要深入研究“减什么”,多样化探索“如何减”,关键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同时也要明确,“落实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方案,深化课程改革,保障学校教育的基本学业标准不降低,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基础。否则,盲目减负则会以降低学生学业质量为代价,与改革的目标也不相符。”

    董圣足分析,从长远看,只有进一步均衡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差距,同时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优化教育评价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学校教育“唯分是从”“以分取人”和“分分计较”的困局,才能从根本上纾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有效降低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在“补差培优”方面的所谓“刚需”。

    “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顾明远建议,应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通过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减少家庭作业负担;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家长观念的转变、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也是“双减”问题的关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做好“双减”工作更需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规范设立家长学校,健全日常运行机制,配备家庭教育指导专(兼)职队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要通过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以线上线下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至关重要。”该负责人建议,广大家长应密切家校联系,更新育儿观念,融洽家庭氛围。在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的同时,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通过倾听孩子心声,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