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体坛英姿:民族复兴路上的女性体育电影


    ·阅读提示·

    正在进行的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女运动员为中国奥运代表团赢得了开门红。而在中国电影史上,也诞生了许多经典的女性主角体育电影。这些作品从女性运动员的视角,通过不断变化的叙事方式,承载着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历史记忆。本文通过分析近百年历史中的经典女性体育电影作品,透视不同时代的女性体育电影在个人身体与民族命运间构成的指代关系,阐明这些作品在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 李攀 陈亮

    正在进行的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健儿捷报频传,其中女运动员更是为中国奥运代表团赢得开门红。事实上,国际性的体育比赛从来不仅是身体竞技,更是国家与民族力量比拼的表征。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喻指关系也自然延伸到了我国体育电影创作中,诞生了许多经典的女性主角体育电影。这些作品从不同女性运动员的视角见证着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女性视角的运用也使得影片的历史象征价值从性别政治的角度上愈加彰显。本文通过分析近百年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体育电影作品,透视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体育电影在个人身体与民族命运间构成的指代关系,阐明这些作品在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觉醒:体育救国与民族觉醒

    作为现存最早的女性体育电影,1934年孙瑜导演的《体育皇后》通过女主角林璎从一名普通农村少女成长为长跑冠军的故事,生动地宣传了体育救国的思想。受到以夏衍为代表的左翼电影人的影响,孙瑜在这部默片电影中运用字幕,借主人公之口鲜明地表达了体育救国的思想。在林璎看来,中国之所以受尽列强欺凌,原因正是国人身体太弱:“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精神!有青春的朝气,然后有奋斗的恒心!任何民族的原动力,就是健全的身体。”

    事实上,影片传达的体育救国思想并非是一种凭空而降的声音,而是由历史环境决定的历史必然。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心中的屈辱感与救亡意识空前强烈。此时,党领导成立的左翼作家联盟登上历史舞台,而此后成立的党的电影小组则确立了党对电影运动的领导。正是在左翼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孙瑜导演将强身健体与救亡图存之间的紧密联系贯注于《体育皇后》中,以林璎的身体为媒介呼唤着更多中国人民从沉睡中觉醒过来。在此意义上,《体育皇后》成为了记录中华民族觉醒阶段的影像铭文。

    站立:体育价值与国家荣誉

    1957年由谢晋导演,秦怡、刘琼主演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女篮5号》,以新老两代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之路,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焕发出的新气象。片中,处在旧社会的篮球运动员田振华虽一心想在赛场上战胜外国人,但却受限于历史环境,始终无法施展抱负;而身处新社会的女篮球运动员林小洁,虽然天赋异禀但集体意识不强,甚至还因去男友家做客而耽误了比赛。片中田振华在教育年轻运动员时,动情地说道:“如果我们能在世界运动会上升起我们的五星国旗,奏起我们的国歌,那么不管你是什么国家,哪怕你是反对我们的人也好,你得站起来,你得在我们的国旗下面脱帽,你得考虑考虑,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拥有六万万人口的国家!”

    这些话不仅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队员,也触动了认为体育运动只是蹦蹦跳跳的林小洁男友。大家重新认识了体育运动的价值:体育运动并不是单纯的身体游戏或竞技,而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文化研究学者汪民安认为,身体是民族国家的自身隐喻,而体育竞技则是国家间一种象征性的对抗。若将这一观点联系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就会更加深刻地觉察到体育运动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赢得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尊重的特殊价值。影片最后,林小洁毅然选择报考体育大学,并代表祖国登上了出国比赛的飞机,生动体现了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追赶: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

    1981年由张暖忻导演的《沙鸥》以女子排球运动员沙鸥为主角,讲述了她为参加国际锦标赛不顾伤病、努力拼搏的励志故事。如果说《女篮5号》传递的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那么《沙鸥》则将个人理想和个人价值紧密地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中。片中沙鸥不顾因腰伤可能导致全身瘫痪的风险而毅然坚持奋战在球场上。不论是身体的剧烈疼痛还是爱人罹难的噩耗都没有将沙鸥击倒,努力追赶世界其他排球强国的信念支撑着沙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沙鸥的信念体现了改革开放大地回春之后,国民分秒必争、弥补遗憾的迫切心情,更代表着整个民族努力谋求复兴的热望。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圆明园遗址也含蓄又强烈地传达出中华民族不可阻遏的强国梦。

    当沙鸥作为球队教练坐在轮椅上,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中国女排最终夺冠时,留下了幸福的眼泪——个人理想与国家荣誉终得实现。《沙鸥》中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鼓舞和振奋了一代中国人,举国上下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为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电影在此刻已经超出体育竞技的意义范畴,成为表征民族自强、国家兴盛的历史坐标。

    跨越:个性表达与文化自信

    2020年陈可辛导演的《夺冠》同样以中国女排为故事内容,但却表现出与《沙鸥》明显不同的精神气质。片中巩俐饰演的郎平不仅会当众询问运动员:“你们谁不喜欢排球?”并且在有队员表示不喜欢打球,想去上大学时表示理解,希望她能够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在一次训练课结束后,面对还想加练的运动员, 郎平却说:“姑娘们,今天不练了,谈恋爱去吧!”这两处情节表明,体育电影的气质与追求已经出现了新的内涵。片中郎平在回答外国记者“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在乎一场球的胜利”的提问时说道:“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唯一的价值了。”这与《沙鸥》中,沙鸥将银牌丢入大海的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夺冠》中,金牌不再是运动员唯一的价值追求与衡量标准,运动员的个性、喜好、情感等都获得了表达的合法性,这一可喜的变化如片中郎平所说,正是源于我们国家切身可感的强大与民族自信心的空前高涨。

    电影也成为这种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片中性格鲜明、真实的女运动员既继承了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同时又努力张扬着独特的青春活力。个体生命与国家荣誉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更深层的和谐共生。从在苦难中拼搏,到在快乐中前进,女性体育电影叙事思想的跨越,正是国家民族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