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COP15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主题

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蓝图将从昆明走向世界


    □ 中国妇女报COP15昆明报道组

    滇池荡漾,丹桂飘香。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美丽的春城昆明举行。  本次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作为联合国生态环境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将从这里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10月10日举行的COP15新闻中心首场媒体通气会上了解到的。

    中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COP15新闻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媒体通气会上说,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COP15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

    刘友宾表示,作为大会的主席国,中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政策法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不断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度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

    刘友宾介绍,近年来,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东北虎、雪豹、藏羚羊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每一种动植物,都对保持生态系统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大卫·库伯在COP15首场媒体通气会上明确指出,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1993年12月29日,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中国于6月11日签署了这份公约,成为最先签署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公约共有196个缔约方,是全球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

    令人遗憾的是,到2020年爱知会议十周年之际,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初定下的20个目标没有一个完全实现,只有6个部分实现。全球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COP15大会将分两个阶段在昆明举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惠远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将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个阶段在云南昆明举行。

    第一阶段会议将发布“昆明宣言:迈向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呼吁各方要采取行动,响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号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阶段会议将审议和决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做出规划。

    “到2050年,我们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刘思佳说,未来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将是2050年愿景的踏脚石。

    截至10月9日,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69家媒体、853名记者报名采访COP15大会。

    (记者 周玉林 周志飞 肖婷 杨娜 王恒)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