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健康母婴 PDF版下载

版面: 健康母婴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约500万人,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3~4倍,其高致残性对女性寿命及家庭和生活影响很大

早诊早治,警惕“类风湿”偷袭女性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凯

    “风湿免疫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3~4倍,而且女性的发病高峰集中在围绝经期。”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田新平教授近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提醒说,风湿免疫疾病对于女性的寿命以及家庭和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广大女性朋友要重视自身健康,发现身体不舒服应尽早去医院检查,风湿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近日,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起的我国第一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报告”《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RA年度报告”)出版。该报告覆盖了全国300余家医院所注册收集的5万余例RA患者的真实数据,全面摸底了我国RA诊疗的现状与挑战。

    超80%患者就诊时已是中重度,超74%患者存在3~4项预后不良,我国RA防治面临“四多”挑战

    在“RA年度报告”解读会上,患者张女士(化名)通过视频短片分享了她的经历。两年多前,张女士出现浑身疼,到医院检测出风湿因子高但并未确诊。一年后,张女士手关节疼痛明显,踝关节出现红肿,病情加剧,最终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田新平教授介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比全球平均发病年龄提前了十岁,且以女性居多。从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往往需要经过两年时间,很多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为中重度。庆幸的是经过七八个月的规范治疗,如今张女士的各种症状都在缓解。

    记者了解到,类风湿关节炎(RA)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病,以关节肿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患者病情多反复且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造成残疾。“国内目前约有500万RA患者,有超过74%的患者存在3~4项预后不良因素。而久治不愈、病情反复发作、关节肿胀疼痛以及长期患病和用药引发的并发症,令患者饱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煎熬。”田新平教授对记者说,除关节病变外,RA还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她接诊的患者中80%以上已是中重度病人。

    记者还了解到,“RA年度报告”将我国RA疾病特征总结为“四多”:患者人数多、延误诊治多、病情重者多、出现并发症者多,这为我国RA诊治带来巨大挑战。

    1.患者人数多。目前国内约有RA患者500万人,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发病高峰在50岁。

    2.延误诊治多。根据CREDIT数据,我国RA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时间间隔在2年以上,而RA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发病6个月至1年内,因此大多数患者未能获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中重度患者多。报告显示,我国34.82%的RA患者为中度疾病活动,47.18%的患者为重度疾病活动。

    4.出现并发症者多。我国RA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脆性骨折、心脑血管并发症和肿瘤者分别占10.32%、1.97%、3.04%和0.83%。

    田新平教授强调,“RA年度报告”提示RA正在成为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会的沉重疾病负担,需要引起广大家庭以及社会的特别关注。

    从“不死的癌症”到“可控制慢性病”,创新药物和规范治疗为RA患者带来新希望

    “虽然RA尚无法完全治愈,但早期治疗、规范治疗都能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缓解,避免或延缓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长期预后。”田新平教授希望通过“RA年度报告”的正式发布,推动对于公众特别是患者及其家庭的RA认知教育,同时加大对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压实“早诊早治”“规范治疗”“严格随访”的治疗原则与长期管理,多方共同努力,为患者提升预后,改善生活质量。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指出,以往人们谈到类风湿关节炎都心存恐惧,称其为“不死的癌症”,现在要纠正这种看法。类风湿关节炎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跟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疾病一样虽不能根治但是可控,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可以获得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虽然这个疾病目前不能根治,但按照目前的指南、共识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包括定期随访、监测,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曾小峰教授解释说,患者如果获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不出现残疾,也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类风湿患者主要问题是关节红肿热痛,现在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疼痛的问题;通过早期规范诊治,患者可以不出现残疾,不会产生功能丧失,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社会角色。”曾小峰教授说。

    因为对于RA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还以控制疾病症状、减缓疾病进展、阻止骨关节损坏、降低病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药物治疗为RA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学界与临床研究将RA视为一种多细胞因子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由此翻开了RA精准和个体化治疗的篇章,包括大分子单抗、小分子靶向药物JAK酶抑制剂等创新药物,在传统药物之外为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武器,为更多RA患者实现疗效提升与改善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

    田新平教授表示,及时将国际先进治疗经验与新药研究成果纳入我国临床治疗指南和规范化用药,是提升国内RA规范化诊疗水平的关键。“过去诊断的时间比较晚,患者就诊时很多关节都畸形了,错过了很好的治疗时机,再进行治疗也很难改变结果,患者不可避免地走向残疾。如果把关口提前到6个月至1年,在这个时间点上给患者一个规范治疗和严密监测,有可能避免患者的残疾,并达到临床治愈。”田新平教授说,如果能实现这一步,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降下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会降到很低。

    曾小峰教授指出,未来,还将借助全国RA研究协作网等专业组织,进一步推动类风湿关节炎规范化用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与科学方法,促进临床研究成果在专业领域的及时推广,为更多患者带来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变疾病轨迹,提升生活质量。

    相关链接

    哪些人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危人群?

    有些人虽然目前虽还没患类风湿关节炎,但比普通人患病风险更大,属于类风湿关节炎高危人群,其包括以下几种:

    1.血缘亲属中,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舅舅、姨妈、兄弟姐妹、表兄弟表姐妹等人中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2.血缘亲属中有患其他风湿免疫疾病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

    3.本身患有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炎等。

    4.类风湿因子阳性者。

    5.某些病原体感染患者,包括支原体、EB病毒以及细小病毒感染者。

    6.长期在寒冷、潮湿的地方工作和居住者。

    7.长期吸烟者,男性吸烟者患类风湿关节炎风险比不吸烟者高约2倍;女性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风险高1.3倍。

    8.更年期妇女、哺乳期妇女。

    9.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者。这些人群如发生关节疼痛,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到专科门诊就医,明确诊断,规范治疗。

    (姚茹冰)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