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回溯女性学学科建设 挖掘性别研究特色资源


    编者按

    近日,“20世纪80年代以来妇女研究回溯:文献收集与开发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会议邀请妇女/性别研究学界资深研究者分享妇女/性别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方法,并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研究及女性学学科建设历程。会议丰富的讨论成果给人启迪,将持续服务于妇女/性别研究,推动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的妇女/性别研究资源体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天红

    近日,“20世纪80年代以来妇女研究回溯:文献收集与开发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研讨会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主办、中国女性图书馆办公室承办。会议邀请性别研究学界前辈分享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研究及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历程与体会,还跨界邀请图书馆学界学者,共同探讨女性学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和资源。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与女性学学科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妇女/性别研究成果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进程逐步深入,与会者对上述两个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回溯。

    东北师范大学张明芸教授从彭珮云同志为东北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的题词出发,认为高校是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为女性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学科支撑,是培养女性研究新生力量和提高研究队伍素质的基地,也是传播研究成果的广阔场所。

    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是高校推动女性学发展的早期代表。北京大学魏国英教授分享了北大性别研究起步阶段的探索,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北大性别研究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理念,包容性地接纳现行学科制度,并在社会变革和思潮更新中,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妇女干部学校贺正时教授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初妇女理论研究复兴的历史背景,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现代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女性提高专业技能、社会各界掀起的各类研讨高潮,推动了妇女理论的发展。

    从人类社会两种生产价值理论出发,武汉大学罗萍教授认为在历史上掌握话语权的男性将两种生产划分为公私两部分,将公领域赋予社会价值,私领域则无社会价值,这种划分抹杀了女性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针对三孩生育政策下女性权利保护问题,罗萍认为招工性别指标分配制或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天津师范大学杜芳琴教授将她的妇女/性别研究历程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改革开放的本土妇女研究到以社会性别视角看世界,第二阶段为从妇女学集体知识生产到机制建设探索,第三阶段为乡村治理和性别研究与本土性别理论探索,第四阶段为妇女/性别史的本土框架建设。

    此外,广西妇女干部学校刘旭金教授介绍了其从事妇女研究的追求与思考。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丁娟研究员介绍了20世纪70、80年代女性学课程建构和教材编写的情况。

    妇女研究机构的创建与发展回顾

    在全国妇联的推动下,国内各大高校先后建设妇女/性别研究基地,成为妇女/性别研究发展的重要平台。与会者分享了高校妇女研究基地建设的历程与现状,并交流了相关思考。

    少数民族女性学建设始终坚持将少数民族女性发展纳入主流。云南民族大学杨国才教授回顾了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女性学的建设,提出其着力开展社区培训,使少数民族女性发展与少数民族女性学学科建设双向促进。

    中央民族大学郑玉顺教授介绍了该校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的特点与发展方向。中心充分发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成分众多、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进行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其研究视野逐渐从女性普遍问题研究向少数民族妇女与教育、法律、经济生态等重点方向转变。

    通过回看《妇女研究论丛》创办初期的经历,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曲雯研究员认为创办女性学刊应坚持学术定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和为妇女研究服务的方向,坚持求新求精的内涵发展战略,坚持开门办刊与社会互动的外延扩展。

    首都师范大学王红旗教授分享了首师大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创立与发展的历程,中心不断探索中国女性的文化世界及不同女性解放模式的价值与中西方文化的相通性;中山大学鲁英教授在介绍中大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时说,中心重视社会调查,特别注重开展女工与农村妇女调查;厦门大学石红梅教授从指导思想、机制建设、会议主题设计、学科平台、人才培养和社会宣传六个方面介绍了厦大性别研究基地取得的重要进展;广西妇女干部学校黄筱娜教授回顾了广西妇干校与广西妇女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东北师范大学张淑燕教授介绍了东北师大女性研究中心的创建及团队建设情况,并展望中心未来五年的发展;延边大学金花善教授谈到,延边大学女性研究中心重视国际交流,着力开展以职业女性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

    妇女研究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文献分析是妇女/性别研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会议还跨界邀请图书馆学界学者交流妇女/性别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与经验。

    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侧重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研究文献收集、非正式出版物收集,关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研究,女性学学科建设及妇女运动、妇女组织与妇女工作研究进展,着力探索妇女研究中心发展规律。中华女子学院李洪涛教授回顾了中国女性图书馆筹建与运行的过程,并重点介绍妇女口述史资料的收集与建设工作。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馆长马良教授介绍了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情况。

    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唐娅辉教授提出妇女/性别研究要重视妇女运动历史的研究;重视文献资料收集,应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加强文献资料引用的准确性;重视田野调查,在个体中看见普遍,在现象中把握本质;重视决策咨询研究,推动社会性别意识进入决策主流。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富平从图书馆学的视角分享了关于妇女研究文献收集方法的思考。她认为,应通过梳理妇女学的研究内容与相关主题,建立女性学专门的学科体系、分类体系与主题词表。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卜书庆介绍了分类表编制在图书馆中的功能、分类表的编制原理和应用规则,并以女性主题分类表为例介绍了其编制原理。

    西安培华学院班理教授介绍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女大的资料收集情况,长春师范大学刘宝瑞教授介绍了民国时期巡回文库的文化服务情况,湖南女子学院刘人锋教授分享了对妇女研究文献搜集的几点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戴昭分享了高校图书馆实体特色资源组织管理的方法。

    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王练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将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研究及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推动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的性别研究资源体系。中华女子学院韩贺南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谈到,会议丰富的讨论成果极具启发意义,老一辈研究者推动性别研究、男女平等的精神令人鼓舞,我们应继承其研究经验与成果,持续推动妇女事业发展。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