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传 /
刘翠青,因为跑步特长,于2010年入选国家残疾人田径队。2013年,刘翠青与领跑人徐冬林成为搭档,8年间,二人互相陪伴、互相成就,先后为祖国赢得了57枚奖牌,其中45枚是金牌。
在东京残奥会上,刘翠青和徐冬林共夺得了女子T11级别200米和400米2枚金牌,创造了一项新的残奥会纪录。刘翠青说:“为了国歌奏响的那一刻,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乔虹
“为了国歌奏响的那一刻,一切的辛苦都值得!”在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发布会上,作为第16届夏季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代表,田径运动员刘翠青面对中外记者是表示。
“我喜欢奔跑的感觉,感觉像飞一样。”
20年前,只有 10岁的刘翠青,因为眼疾失明。眼前的黑暗,让她总是缩手缩脚。直到,她接触到了体育、田径——
“奔跑的时候,风从旁边呼呼吹过的时候,我感觉像飞一样,心里面有多少郁闷都能释放出来,我喜欢奔跑的感觉。”刘翠青喜欢体育,体育让她放飞了自我,“我之前是个内向的女孩子,自从接触了体育,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更快乐,也更热爱生活了,可以说,是体育让我更自信、更自强了。”她说。
体育改变了刘翠青的人生。因为跑步特长,她开始接触田径,并于2010年入选国家残疾人田径队。如果不做运动员,刘翠青说,她会和多数盲人朋友一样从事按摩职业,是体育为她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体育也让刘翠青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些年来,她在祖国各地、世界各国参加比赛,接触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能够为国争光,刘翠青很是自豪。但让她更欣慰的是,她的故事可以“激励很多盲人朋友甚至健全人朋友,让更多人来关心、关注残疾人群体。”
“他是我的眼睛,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成就。”
就在8年前,短跑运动员徐冬林成为了刘翠青的领跑人。根据残疾人田径比赛规定,盲人运动员参赛要通过领跑员协助完成。
“我热爱体育,成为奥运冠军一直以来是我的一个梦想。因为热爱,所以2013年我和刘翠青成为搭档,我们的梦想是一样的,我们每天不断地努力提高,为了梦想而奋斗。”徐冬林告诉记者。
在发布会现场,徐冬林展示了他和刘翠青之间的引跑牵引绳。就是这根十厘米长的牵引绳,陪伴他们俩征战多年,一头牵着徐冬林,另一头牵着刘翠青。比赛过程中,他们全靠这根牵引绳传递感觉。
为了赛场上这份同步的默契,当好刘翠青的“眼睛”,徐冬林尝试戴过眼罩,体验过盲人的生活,一年三百多天时间里,他和刘翠青基本上每天都在一起训练。训练后,还带着翠青去食堂吃饭、走路、散心,在生活中照顾着她。
而刘翠青说,一定要对领跑员有一种信任感,在生活和训练中配合。“我在生活中上楼梯、下楼梯,冬林都会提醒我,他养成这种习惯,我对他有一种信任。像吃饭的时候,他也会习惯把勺子放在我手上。训练的时候,他也会细心地照顾我,这不是一朝一夕磨合出来的,要靠很长时间磨合。”
8年间,刘翠青和徐冬林互相陪伴、互相成就,先后为祖国赢得了57枚奖牌,其中45枚是金牌。
“不是每个人努力都会成功,但是每个成功的人都很努力。”
“不是每个人努力都会成功,但是每个成功的人都很努力,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一直奔跑在每一条赛道上。”发布会上,徐冬林这样说。
东京残奥会因为疫情延迟了一年,这也意味着运动员们要因此多训练一年,这对于刘翠青和徐冬林这样的老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临出发前两个月,徐冬林膝盖伤病复发,为了保证训练强度,他连续打了五针封闭,“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比赛,不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没有理由放弃,我也不能放弃,我答应过翠青,会带她跑向终点,跑向最高领奖台。”
备赛期间,刘翠青坐骨受伤,但因为离比赛时间近,她不能充分休息,有时候累得呕吐,她就告诉自己,冬林的伤势比自己重,他还能坚持训练,自己更没有理由放弃,“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的梦想。”刘翠青咬牙挺住。
本届残奥会上,刘翠青和徐冬林共夺得了女子T11级别200米和400米2枚金牌,创造了一项新的残奥会纪录。期间,让刘翠青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参加的最后一场比赛:“因为我和我的领跑员都受了伤,赛前冬林膝盖伤势又加重了,他只能贴着厚厚的肌贴,不能充分带我进行热身活动,我们夺冠压力很大,后面还是拼赢了,虽然只赢了千分之四秒,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艰难的胜利。”“备战五年,我们就是为了国歌奏响的那一刻,为了那一刻,我们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而那一刻,徐冬林也特别激动,他把拿着国旗的刘翠青举过了头顶,“我想让全世界看到刘翠青,看到我们中国的盲人运动员,看到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