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沈骊英:以农报国的 “麦子女圣”


    沈骊英(左)与振华女校校长王季玉合影。

    沈骊英(1897~1941),民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女农学家。中国迄今只有两个品系的小麦是以人名来命名,其中之一就是以沈骊英的名字命名的。

    沈骊英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祖辈怀科学救国之梦,对沈骊英的影响很大。沈骊英自幼居住上海,求学于神州女学,1921年毕业后,执教于著名的苏州振华女校。1924年初,有来自美国的女教育家希望选拔一名中国女学生入美国卫斯理女子大学学习。沈骊英得知此消息,在振华女校校长王季玉的推荐下,欣然前往面试。由于基础扎实,聪慧机敏,她毫无悬念地顺利入选。同年秋天,沈骊英北上燕京大学补习功课,并于1925年夏天前往卫斯理女子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1928年,沈骊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遵父遗嘱,为改良农业,报效国家,沈骊英选择了继续深造。随后,她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农学,钻研作物育种原理和育种方法,尤其是小麦早熟遗传专题,并于1929年秋学成回国。

    1930年,沈骊英与农学家沈宗瀚结婚,二人志同道合,共同为中国农学进步做贡献。同年,沈骊英出任浙江省建设厅农林局农艺组技师,从事水稻、小麦品种改良研究。其间,她选集全省数万个稻麦单穗,举行单穗行试验,从成千上万的麦穗中选择交配以找出最能适应中国的小麦品种,奠定了浙江省稻麦育种基础。1933年,她出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赴苏、皖、湘、桂、黔、川等地试验小麦杂交育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带着年幼子女辗转数千里。在防空袭、躲警报和照顾幼儿的同时,坚持田间试验和研究工作,于1939年培育出“中农28号”小麦。历经十余年,她的艰苦执着换来了9种最成功的杂交麦种,亩产量较当地小麦高出40—100斤,适种范围广,抗病害力强,成熟期提早5—10天,不碍水稻前期播种(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骊英1—9号,其中骊英3号和4号得到大面积推广,获得巨大成功,为战时中国的粮食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沈骊英累倒在了中央农业实验所的实验室中,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4岁。

    沈骊英去世后,重庆妇女界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由李德全主持。李德全称赞她“不是一般着西装、穿高跟鞋的美国留学博士,而是时常赤脚、戴箬笠在太阳熏蒸下、风雨吹打中朴朴实实脚踏实地的战士”。邓颖超在《中国妇女光辉的旗帜——沈骊英女士》一文中赞扬她是“一位埋头苦干,努力精研,孜孜不倦,奋斗终生的最优秀的女科学家,又是一位克勤克俭,公忠爱国的女志士。” 冰心在《悼沈骊英女士》中褒扬沈骊英是一位自强不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踏踏实实的科学工作者。现代中国农业科学的先驱钱天鹤誉之“为农业界不可多得之科学家,其地位之高,在今日甚少有人可与之并驾齐驱。”陶行知推崇沈骊英 “对于(小麦)品种的改良方面,有着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伟大的贡献”“我们称她是‘麦子女圣’”“希望贵校能继续产生像沈骊英先生一样的女圣,产生不被暴风雨所摧毁的女圣”。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