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阅读 PDF版下载

版面: 新阅读

感知儿童文学应有的语言之美


    近年来,加盟儿童文学的成人文学作家多了起来,当这些作家进入儿童文学领域时,此前的文学积累会或多或少地带到他们儿童文学的创作中。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乌兰牧骑的孩子》是儿童文学中的“边地写作”。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内蒙乌兰牧骑生活为背景,以少年的视角,讲述了铁木耳、金桃和海兰花等五个蒙古族孩子在假期中的奇妙经历和丰厚收获。

    ■ 汪政

    近年来,加盟儿童文学的成人文学作家多了起来,当这些作家进入儿童文学领域,此前的文学积累会或多或少地带到他们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比如杨志军的动物小说、叶广芩的老北京小说、裘山山的藏区小说等。现在,我们又看到了鲍尔吉·原野的儿童长篇小说,与他此前的文学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延续性和相当高的审美相似度。鲍尔吉·原野是成就很高的蒙古族作家,他的大量作品都以蒙古高原风情为创作题材。《乌兰牧骑的孩子》(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版)可以看作是儿童文学中的边地写作,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内蒙乌兰牧骑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几位少年去往牧区的经历。

    儿童文学中的边地写作

    近几年,儿童文学中的边地写作渐成气候,在传统儿童文学的城乡两极写作上大大拓展了写作半径与题材空间,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无穷的活力。而且,不仅是题材上的拓展,更有文化观念上的变革。边地写作告诉孩子们,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自然地理上,从北方的林海雪原到南方的热带丛林,从东部的蔚蓝海洋到西部的崇山峻岭,每一寸土地不仅有着不同的自然风光,更有生活在这些不同地域、创造了丰富多样灿烂文明、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对孩子们来说,不仅要了解世界,了解现代化,同时也要了解历史,了解行进在现代化征途上、为美好生活辛勤劳作的人们。不仅要学习现代科技,知道二次元、元宇宙,也要知道那些未被揭秘的奇异、头顶的星空和人们心中的神灵。这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文化,是我们应该守护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学应该与孩子们一起经营的健康的、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所以,儿童文学中的边地写作不是一味地展示陌生的世界,更不是去猎奇,而是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别样的生活方式,还有那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不一样的理解。

    对小读者们来说,翻开《乌兰牧骑的孩子》,就走进了大草原。这儿不仅有常见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更有牧民们的生活方式;这儿的人们举手便是舞,开口便能歌,只要想听,随时都会带来神奇的故事和先民的史诗;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有生命,赛罕汗乌拉山住着神鸟乌音嘎,桑布的马能招来同伴吓退狼群,金桃会与一只喜鹊交上朋友……还可以请小说中的民间艺人哈日衣罕、白银花村村长仁钦、猎人萨白、画家桑布给我们上一堂文化课。萨白说,小孩子不能碰枪碰刀,这是规矩,用蒙古语说就是“幺司”,应该多碰和平的东西……说得多好啊!如果不是浸透了蒙古文化,如何能写得这么真实入骨?如果没有现代性的文化与生态理念,又如何能将这些思想焕发出智慧的光芒?

    让孩子们体会到文学从容平和的一面

    《乌兰牧骑的孩子》可以说是小说,有完整的叙述,有起伏变化、节点不同的故事单元,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开头到结尾,形成了圆满自足的闭环叙事。但也可以说它是一篇大散文,是几个蒙古小朋友的假日奇遇。孩子们从汗乌拉镇到遥远的白银花村,跟随乌兰牧骑的演出只不过是叙事的线索,这段时间孩子们所经历的人与事,那些奇异的现象,从未见过的动植物,那些让他们难忘的亲情、友谊,以及那些有惊无险的生活插曲,特别是在浓烈的民间文化氛围中,他们对自然、历史、生命等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才是作品的重点,也是作品独特的精神内核。

    我以为,这样的作品对引领孩子们的阅读是有意义的。不能一味强调儿童小说的故事性,更不能将离奇、惊险作为儿童文学不能或缺的叙事元素;而应该让孩子们体会到文学从容平和的一面,这不仅是个文学问题,更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不全是由大风大浪组成的,更多的是和风细雨,是日落月升,用作品中桑布的话说:“真实的生活一切都是安静的,风亲切地抚摸每一根草……云彩从天空飘过,陪伴河流的波浪。大地上,马群在奔跑,马群在休息,马群在吃草……”生活的本质与形态就是这样,它是散文的。从这个角度说,阅读这样的作品,是对孩子们的阅读教育,文学教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与生活教育。

    让孩子们读用优美语言讲述的故事

    《乌兰牧骑的孩子》是一部美丽之书,鲍尔吉·原野是一位唯美主义的作家。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成人文学作家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如果说他们的加盟给儿童文学带来了什么新元素,我以为重视文学性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语言。在我看来,儿童阅读不是一种平行阅读,而是一种提升性阅读、成长性阅读、启蒙性阅读,也是有难度的阅读。

    从审美上说,我们应该给孩子们美的语言,让他们从阅读的一开始就知道语言的美好。阅读文学书籍,不仅要从中找故事、获得经验,还要体会这些故事与经验是怎么表达、如何呈现的。同样的故事,我们要读那些用优美的语言讲述出来的。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高雅纯正的审美趣味,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审美素养才会提高,才会有美的语言创造。

    《乌兰牧骑的孩子》是一部美丽的书,是一本用美的语言写成的书,是一本需要慢慢读才能读出美、读出味道的书。它显然吸取了蒙古语的审美元素,体现了一种如诗、如歌、如画的唯美风格。全书像是一部音乐作品,抒情、柔美、温情、祥和。想象、夸张、比喻、通感、排比,多种修辞手法,以及民间传说、民歌和诗歌意象如珍珠一样镶嵌在作品中。作品写波斯菊:“波斯菊摇晃着,它的花朵甚至会低到地面上,空气中有手抓不到的透明的风。”他写猎人萨白的狗:“黄狗苏勒跟在他们后面,好像忘记了它是一只狗,变成了儿童。”

    千万不能因为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看的就降低了审美的高度,更不能因此而在语言上有一丝的马虎。因为儿童文学在审美和语言上降维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误会。在儿童学家与人类学家看来,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用作品中人物宁布的话说:“孩子们都是幻想家。”关键是,我们的语言能不能把孩子心中眼里的世界表现出来,把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审美幻想表达出来。

    鲍尔吉·原野谈到《乌兰牧骑的孩子》的创作时说道:“在我心里,草原、蒙古、童年、母语、大自然、乌兰牧骑是同义词,词义共同指向辽阔、诚实、纯朴、信仰、美好。”他以诗意的描写、可爱的人物与醇厚的韵味诠释了这些词的词义。

    (作者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