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PDF版下载

版面: 专题

迎盛会 铸忠诚 强担当 创业绩

为津门妇儿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新天津生态城新貌(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为全方位展示各地妇女儿童事业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即日起,本报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总栏目下开设“非凡十年”子栏目,通过10年来可知可感可信的成就展示,充分反映妇女“半边天”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就中的共建与共享,全面展示妇女儿童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 天津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 魏继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天津视察和出席活动,对天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天津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的扎实实践。

    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程度,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二者皆是衡量天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是党领导妇女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和重要举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发展,持续推动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高质量实施,天津市妇女儿童事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少年儿童健康幸福成长。

    十年来,天津市勇于争先,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出台首部省级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率先建立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并纳入立法程序,率先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分性别统计,率先实施“女性一生服务保障计划”,率先推行“宣国策·推规划·促发展”项目,率先实现全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全覆盖。“两纲”“两规”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125项可量化指标达标率为96.8%。

    齐心谋发展,天津市妇儿事业大步向前

    (一)坚持党的领导,明确主体责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围绕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目标,坚持把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和权益保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全国“两纲”的总体布局和目标要求,科学严谨地编制天津市“两规”。其中,妇女规划涵盖了七大领域60项目标、79项可量化指标,儿童规划涵盖五大领域58项目标、46项可量化指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40余次专题研究妇女儿童发展和妇联改革工作,坚持做到“八个纳入”,积极推动“两纲”“两规”各项指标任务落细落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进《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20年,首次将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成为48个专项规划中18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实施周期由上一轮的10年调整为5年,真正实现与全市“十四五”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同步实施、同步评估,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妇女儿童发展迈出了新的更大步伐。

    (二)坚持源头策划,健全制度体系

    制定形成保障妇女参政、劳动就业、妇女儿童教育、司法援助、生存环境、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一是完善妇女儿童事业的相关地方立法,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天津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修改完善《天津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二是出台《关于全面深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动机制的意见》《关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中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意见》《关于加强妇女儿童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专门性文件;三是建立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并纳入立法程序,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关于建立我市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意见》,将性别平等理念纳入法律和公共政策制定体系,成立性别平等评估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进行性别评估,从源头上加大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

    (三)坚持全面推动,完善工作机制

    妇女儿童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儿工委牵头、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上下贯通、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机制上保障“两纲”“两规”的顺利实施。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各区妇儿工委切实发挥本部门、本区域的优势,抓重点、办实事,十年间全市出台150余项惠及妇女儿童的政策措施。实施“宣国策·推规划·促发展”项目,30余个部门共同参与,累计实施86个项目,其中80%的项目跨部门合作完成。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自身建设,把机构单列、经费单设、编制到位作为考核妇儿工委的硬指标,全市16个区妇儿工委办公室全部实现机构单设。

    (四)坚持合力攻坚,落实举措“精准化”

    着力将妇女儿童指标体系纳入社会综合统计年报制度,做到管理、考核、监测“三统一”,年度监测评估、阶段监测评估和终期监测评估“三结合”。紧紧围绕“两纲”“两规”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析,每年对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序和通报。对于预期达标难度较大的指标,建立重难点指标台账和责任清单,启动指标预警机制和月通报制度,持续推动落实、跟进督查。注重将全面督导和随机督导相融合,将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相融合,十年间,围绕实施“两纲”“两规”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80余次专题座谈、调研、督查,推动相关成员单位、各区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孤儿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保障、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等4个儿童专项政策制度。将妇女儿童关爱、孤儿、困境儿童、困难单亲母亲等群体救助帮扶纳入《天津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将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升级为规范监管攻坚任务,仅“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学位13万个。全面建成市、区、园三级监控系统,实现保教人员全员持证上岗。

    (五)坚持以民为本,发展成果“普惠化”  

    站稳人民立场,努力解决广大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妇女儿童共享发展成果。先后实施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和促进计划,政府累计投入专项惠民项目资金6.74亿元,建立了出生缺陷三级防治体系,惠及妇女儿童3583万人次。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工作存在的短板和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做到孤独症儿童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应救尽救。制定《天津市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在本市接受教育实施细则》,将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与本市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已超过20%。在全市中小学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由“点”铺开到“面”,实现了中小学的全覆盖。注重宣传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实效性,多措并举讲好新时代男女平等、儿童优先故事,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见诸行动。

    奋进新征程,努力开创妇儿事业发展新局面

    今年,天津市政府围绕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依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结合天津市妇女儿童事业和妇女儿童民生实际状况,针对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和差距,制定颁布了《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天津市“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妇女儿童民生,解决制约事业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做出了科学规划、全面部署。《规划》主要目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设定可量化指标57个,其中高于国家纲要14个,比国家纲要新增设18个,由国家趋势性指标调整为可量化指标9个。

    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纲要规划”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完善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承担起政府主体责任,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将目标分解到责任单位并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开展年度监测、终期评估;加强监测评估结果的研判和应用,对预计达标困难、波动较大的监测指标及时进行预警;实现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精准化干预、高质量推进。确保“纲要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如期实现。

    在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征程中,天津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着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泽普遍,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道路上不懈奋斗,让全市妇女儿童和家庭共同享有发展进步、人生出彩、和美幸福的机会!

    2020年

    市人大女代表比例 32.3%

    市政协女性委员比例 34.3%

    市政协常委中的女性比例由2015年的27.5%提高到31.7%,位居全国第一

    参政

    2021年

    在新一轮村居“两委”换届中,实现了配备女性干部100%全覆盖

    妇女期望寿命

    2020年 84.22岁

    2010年 82.32岁

    孕产妇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健康

    提高了 1.9岁

    连续15年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普通高校在校生女性比例 49.27%

    在读硕士研究生女性比例 56.80%

    在读博士研究生女性比例 45.56%

    学前教育学位总量完全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

    教育

    2020年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8%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