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看点 PDF版下载

版面: 看点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大美,壮丽,辉煌,你分不清是画,是舞,是人,是山,是仙。

《只此青绿》: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 许长安

    燠热的伏天,挡不住国风舞剧的魅力。

    7月24日晚的南宁剧场门口,早早就人头攒动。不少女子汉服翩然,环佩叮当,迤逦而来,手执一把青绿山水绢扇,立在大幅海报前打卡。这一晚,属于古典,属于艺术,属于《只此青绿》。

    《只此青绿》是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的舞蹈诗剧。2021年8月,《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首次“展卷”,后在上海、苏州、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演出50余场,所到处皆一票难求。人民网微博话题#千里江山图活了#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总阅读量超6100万,创意短视频《挑战青绿腰》累计阅读量5840万、点赞218万。

    这是《只此青绿》此番南宁巡演的最后一天,是夜的剧场,同样座无虚席。

    灯光黯灭,大幕拉起。

    地面四层转台、空中三层轨道,半环形的卷轴,瞬间将观众带入山水画高远、深远、平远几个维度的有序交错之中。

    故事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娓娓道来,讲述了一段“穿越”的经历。剧情发生在现实中《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画家王希孟即将完稿之时,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以“展卷人”视角“穿越”回北宋,走入天才少年内心,“窥”见他呕心沥血创作《千里江山图》,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创造的璀璨文化,探寻出此画“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了国宝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展卷人”、画家、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磨人、巍巍高山幻化的一众“青绿仙女”……这些不同时空的人物,往往被放置于同一个舞台空间,鲜少单独出现,增加了层次,丰富了视觉,体现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神妙。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正是这对“双子星”导演的典型风格,此前大火“出圈”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便有过惊艳演绎。

    122分钟里,《只此青绿》处处巧思不断——

    “寻石”一章中,磨石人身披土色长袍,衣料硬挺,裙裾拖曳,抬起头是铮铮汉子,弓下腰似嶙峋山石,如此意象变幻之间,令人不由得感慨,一刀一斧,一啄一凿,殊为不易。同时,亦击节长叹,匠心之妙,难以言说!

    将山水化为“青绿仙女”,翩翩起舞,更是妙思的“天花板”。谁能想到,这山这水,竟然活了过来呢?

    “青绿”是剧中抽象的、写意的角色。它是《千里江山图》的魂,也是全剧的美学提纯,只因画中的矿物质颜料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

    只见一群高髻青衣的女子步步生莲,从《千里江山图》中款款走来,“心有丘壑、眼存山河”,慵懒地侧旁腰起,轻挑慢捻地拂袖拖裙,宋代美学的沉静、克制、清冽,绵延千年的执着与孤寂,刹那间击中观众心弦,久久激荡。

    尤其是“青绿腰”之舞这一段,领舞“青绿”携十余名“青绿小仙女”,“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悠游如花开花落,曼妙似云卷云舒。其中,表现山峰险要陡峭的“险峰”一节,更是“天花板”中的“天花板”。一众舞者徐徐倒下,腰似横折,鬓发高耸,绿袖如瀑,化身千山万壑,层峦叠嶂,犬牙交错,间有乱石怪藤,险峻无比……

    我大为震撼,身心摇荡,也穿越了时空,按落云头,置身于2017年10月27日的故宫博物院之中。

    彼时,《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我举着一枚青绿山水镇纸,前去打卡。提前网上预约了票,连闯三道安全关卡,排在一眼望不见头、也望不见尾的队伍中间,一步一挪,足足排了5小时,只为在它面前驻足5分钟——为了让尽可能多的观众得见,分配给每个人的只有这一点点时间。

    一路的煎熬等待,在见到它的那一刻,突然轻如鸿毛。百年间只展出过三次啊,多少人乘飞机、赶火车千里迢迢而来,只为惊鸿一瞥!“900年来青绿山水画第一神品”拨开历史的尘埃,款款来到你的面前,除了惊诧于它的美之外,还能吐出只言片语吗?更何况是抱怨!

    绚烂浓丽的青绿色调,宏大处层峦叠嶂、烟波浩渺,细微处村舍散落、楼榭掩映。由七组群山构成的整幅图卷俨然七个乐章,恰与《只此青绿》的七个篇章对应。“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全卷的最高潮在第五组,最高的主峰气势不凡,雄视寰宇,如同君王视察它的臣民。

    不能开闪光灯,但石青、石绿的颜料在晦暗中熠熠生辉,微小的晶体光芒像一簇簇小火苗,烛照每一位观者的心房。

    而此刻的“青绿腰”之舞,正是第五组群山的变奏,它静穆、激昂、峻峭,“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大美,壮丽,辉煌,你分不清是画,是舞,是人,是山,是仙。词穷至此,只能大叫一句“好”,为雷鸣般的掌音添上一声响。

    剧目结尾处,在《千里江山图》展柜边,当代保护研究《千里江山图》的学者和创作者王希孟分站两头,两人对视,学者鞠了一躬,王希孟也回了一礼。

    这一刻,无以言表的感动涌上心头,泪水弥漫了眼眶。这不仅是剧中人的对视,也是我与《千里江山图》的再一次对视。我默默在心里向着这位天才少年,也深深鞠躬。从2017年到2022年,迟了整整5年,这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才真正完成。还好,我没有错过。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