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发展周刊·经济女性 PDF版下载

版面: 发展周刊·经济女性

银发族再就业 “春天”正在路上


    全国年龄最大的当代艺术导览员陈少勤正在给观众讲解展出作品。1950年,陈少勤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当过知青,当过工人,40岁那年,她自学英语,改变命运,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外贸公司的白领。

    退休后,60岁的陈少勤遇到了当代艺术,成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最执着的会员——每周都去看展览、听讲座、做笔记,一坚持就是7年。67岁那年,她受到UCCA的特别邀请,成为全国年纪最长的当代艺术志愿导览员。

    2016年以来,陈少勤导览了许多杰出艺术家的作品,从“曾梵志:散步”到“徐冰:思想与方法”,从“邱志杰:寰宇全图”到“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一个原本对当代艺术一窍不通的退休老人,成为对当代艺术作品如数家珍的“明星”导览员,陈少勤靠的就是以勤补拙、学习加努力。

    四位老人的平均年龄近70岁,她们创立“时尚奶奶”组合。为了更好地宣传农民画作,“时尚奶奶”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创意性地将画作印在帽衫和T恤衫上,进行拍摄和直播,更好地展示农民艺术。

    图片中,“时尚奶奶”选取了农民画家刘莉与刘芬的作品:《牛气冲天》、《喜报三元》、《胸有成竹》、《花好月圆》,经过专业的色彩搭配和上百种不同颜色在底衫上的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了四款帽衫与四款T恤,分别由孙洋奶奶、念文奶奶、林玮奶奶和星火奶奶穿着展示给大家。“时尚奶奶”工作室仅用了5天时间就完成了选品、设计到生产再到穿上样衣拍摄样片的过程。

    “时尚奶奶”与农民画家合作,不仅让记录农时、具有美好寓意的农民画作变身国潮时尚单品,增强乡村文化自信,而且探索了乡村经济互联网模式下的产业振兴新契机,激发内生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一些老年群体在退休后会选择从事摄影师工作。

    文歆苒今年71岁,居住在北京,是一位资深背包客、环球旅行者。从61岁开始,她用十年时间环球旅行,先后抵达86个国家、458个城市。她把路上的见闻与感受用播客节目的形式,在喜马拉雅上与大家分享。

    音频制作的简易与便捷,降低了老年人做主播的门槛。在这档名为《奔七大妈五年自由行走四十八国》的旅行播客中,她分享了自己在东南亚、欧洲、印度等国家的旅行经历,目前已有七万多人收听。

    文歆苒说,音频比较适合老年人做记录,老年人视力不太好,文字记录不方便,音频只要张嘴说话就能记录,很方便;“说”的方式也能让人很有激情,很容易和听众产生共鸣。而且她年轻的时候就想当一名播音员,在喜马拉雅录制音频,终于圆了之前的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不久前,一则麦当劳招募“退休人员”消息引发社会热议,该岗位特别招聘已退休人员,包括夜班补贴、节假日三薪、商业保险等打包福利。有网友表示,企业聘用已退休的老年人就业,避免了五险一金等税费支出,大大降低了用人成本,是应对当下人力资本上升的明智之举。但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变相加剧老年就业市场的“廉价”与“低端竞争”,降低其就业“含金量”。但无论企业的招聘意图是降本还是搞噱头,近年来,再就业已然成为老年人生活的新愿景。

    银发族再就业“人才红利”显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特别是低龄老年人口基数的扩大,银发族不论从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上都呈现出“热”与“旺”的态势。并且,源于健康水平、学历、技术、经验等动力因素的提升,老年群体“人才红利”逐渐显现:

    低龄老年人口正形成剩余劳动力“富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同时,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到2050年,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口规模将超过8050万人。当下,低龄老年人在就业的“体力”和“智力”上,仍有一定竞争力。

    填补“用工荒”空白。大量的老年富余劳动力,将对各类“用工荒”行业进行补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除了传统农业、建筑业以及专家型岗位,老年人正在对诸多服务型、劳动密集型岗位进行支持,如餐饮服务员、保安、销售、包装员等行业,特别是在人口净流出较大的三四线城市,许多餐饮服务业人员在45岁以上。对比人社部发布的“最缺工”职业排行榜,老年人群体恰恰填补了这些用人缺口。

    工作配合度较高。于企业而言,很多老年人就职意愿和配合度高,对“低薪”的包容度也更高。这部分老年人再就业往往不以市场薪酬标准自我衡量,他们或是有富余的经济支持,以精神追求为主,或是仅仅补贴零用,更为看重“就近、简单、稳定”等其他就业因素。

    老年人再就业的变与不变

    相比于日本的老年人就业模式,我国呈现出新的特征。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重返就业市场的人中,46.7%是为了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34.3%希望通过再就业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19%旨在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

    “我妈是会计,正式退休后去了街道养老驿站,做行政工作,虽然脱离了本专业,但她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常常充电学习新知识。”

    “我爸就在隔壁小区找了一份保安工作,一个月1500,钱不多但也不累,对他来说,也是笔不小收入。”

    “我奶奶弹得一手好琴,退休后被一家教育机构聘请为钢琴老师,教孩子们学琴。”

    在采访中,不少年轻人谈起家中老人再就业,都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自己的晚婚晚育也是加速老人再就业的重要原因。“我父母趁退休后没有孙子带的空档,希望出去活动活动,老人家忙碌了一辈子,觉得在家闲着待不住。”家住北京的李女士说。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晓奇认为,和日本相比,我们的老年人再就业有更复杂的文化因素。一方面是我们的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在不断下降,目前约为41%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时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老年人并不会轻易动用“防大病、留子孙”的储蓄,希望靠赚钱补贴零用,保持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部分高知、高薪老年人群,为了满足自己社交需求退而不休,减缓退休后在社会尊重及成就感上产生的巨大落差。另外,新现象是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壮心不已开启创业模式,追求精神和物质的同步上升和提高。

    但杨晓奇指出,目前最显著的特征仍是大量的老年人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的第一产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此外,老年人就业更多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工作量大的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据相关统计,在全部老年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60岁以上人口占66.14%,从事制造业的占6.59%,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占6.28%。六成以上老年人就业,仍是以传统行业、单纯体力劳动为主。

    “我们工厂更喜欢聘用55~65岁的老年人从事保安、园艺及配料员等工作。这部分群体工作稳定、肯吃苦,体力上也不输年轻人。更重要的是,面对简单枯燥的工作,他们并不排斥。”普莱斯德集团副总经理刘娟介绍,招聘老年人的确会减少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的负担,而正规企业会上齐各种商业保险,保障老年劳动者合法权益。

    新老年、新作为、新时代

    不久前,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2天时间吸引了5000多名求职者、100多家企业注册。这些求职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不少人拥有“985”“211”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育经历。从物业管理、财税、审计到机械设计、养老服务、家庭教育,求职意向十分丰富。

    “过去,老年人通常是靠个人关系、零散渠道获得就业机会。求职市场上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就业的网站、招聘会,老年劳动力市场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如今,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公共就业服务也在不断完善。”杨晓奇认为,中国老年人才网等专门服务老年人群体的就业平台,发挥了“定期人才交流、畅通信息渠道”的作用,激活了有就业意愿但是没有就业机会的老年群体。

    杨晓奇建议,除了机制保障,支持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应法律体系也应加快健全。如日本出台了高龄者雇用安定法和高龄者职业安定对策基本方针,鼓励企业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以适应新的岗位;瑞典制定了雇佣保护法、禁止年龄歧视法,依法保障老年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权益。我国可适当借鉴国外成熟做法,为银发族就业创造友好、包容、安全的社会环境。

    “老年人就业应注重‘长板’。老年人最大优势是经验丰富,再就业的中老年人应注重运用在知识、经验、技能、资源上的‘长板’,进行价值再开发。”人才学博士、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丁雪峰认为,这样更有利于老年人找到心仪的工作,提高劳动报酬。

    开发新赛道也是有益尝试。“老年人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经历、人生故事做可视化内容的分享,比如流行的短视频就很受年轻人喜爱。”丁雪峰解释,新的赛道既适合老年人轻体力、灵活就业的特性,又避开了年龄差异带来的职业短处,是银发族新的就业趋势和方向。

    近年来,湖南株洲三位爷爷合伙人创业开饺子店、河南奶奶杨秀云摆摊卖鸡蛋汉堡、重庆黔江七旬老人卧冰养猪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民众纷纷点赞,各类老年创投项目与风投资金接踵而来,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也相继出台,推动“营造就业环境、打破社会偏见、提升就业素质”同频共振,打造银发族就业新时代。

    这样的微创业充分展现了银发族再就业不仅老有所为,而且大有可为。

    未来,银发族就业浪潮将加速涌动,无论是物质追求还是精神满足,老年人应当在晚年时光中有权利、有保障、有期待地享受人生,用高质量的就业状态打造属于自己的暮年盛世。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