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发展周刊·职业女性 PDF版下载

版面: 发展周刊·职业女性

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选择回乡成为一名乡村人民教师;她从学校唯一的花倮教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小学校长;她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用民族文化传承启发学生心智,滋养学生心灵——

宗富春:“我留下来,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宗富春把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从小坚定文化自信。(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通讯员 许剑瀛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鸡街乡海子村委会曼竜村,是县里唯一一个彝族花倮聚居的村子,这里有600多位花倮居民。昔日的曼竜村,因处于高山之巅而发展缓慢、教育资源短缺。宗富春从小在村里长大,为了改变家乡的现状,她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又学成归来,一心扑进课堂。

    走出大山后学成归来

    比起同龄女孩,宗富春是幸运的,在她父亲眼里,知识改变命运,“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在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2006年,宗富春考上了文山州民族职业学校师范专业,同时攻读昆明学院,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宗富春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在城里生活还是回到家乡的艰难抉择,她犹豫过,但想到教育资源短缺的家乡,想到家人的嘱托,她毅然选择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彝山曼竜。

    欣喜过后便是默默付出,学校里大多是苗族和彝族学生,不会讲汉语。当时,学校只有她是花倮教师,孩子们都非常内向,不知道如何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流,因为不会用汉语和老师说“我要上厕所”,有些同学甚至被大小便憋哭。

    从生活起居到上课学习,宗富春都要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一字一句地教上无数次,有时为了教会一句话要花一两个星期。其他班的老师遇到听不懂汉语的孩子,都来找她当翻译,就这样她开启了“双语教学”之路。

    虽然很辛苦,她却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快乐。看着孩子们从陌生到相知,从内敛胆怯到自信开朗,从语言不通到交流顺畅……宗富春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日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悄然划过,十多年间,曼竜小学的毕业学生已有400余人,其中50人进入大学学习,仅曼竜村就有18位大学生相继走上工作岗位。

    用母爱呵护学生成长

    宗富春有过多次进城和家人在一起的工作机会,但是,每每想到教室里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她便毅然选择留在这里,用自己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助力家乡的发展。

    参加工作的第3年,宗富春迎来了第一个孩子。由于一心扑在学生们身上,她临产前还在学校工作。孩子出生后,本该好好休息的她又提前结束产假回到学校,把几个月大的孩子交给丈夫照顾。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宗富春说:“我的孩子还有他爸爸,班上的孩子只有我,我得赶快回到他们身边。”

    看到班上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宗富春再也没产生回城的念头。她说:“我留下来了,就会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她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像她一样,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为了照顾班里患有癫痫病的学生,她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妈妈,用少数民族语言与学生交流,送去关心关爱,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去辅导,耐心教会他听懂汉语、学说汉语;无数次深入家访,给他送衣服、送鞋子,还为学生家里带去蔬菜、大米、食用油等。

    在宗富春心里,学生都是她的孩子。为了照顾班里的留守儿童,每个星期一早上升旗的时候,她总是一个班一个班的去看,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去检查,看看同学们周末回家洗澡了没有,换衣服了没有,遇到没有洗漱用品的同学,她会把自己的拿给孩子们用。

    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11年来,宗富春持续给他们买衣服和学习用品。在孩子们心里,她早已不仅仅是宗老师,更是宗妈妈。11年来,曼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宗老师爱的坚守下,村民们的意识正悄然改变,他们都愿意送子女接受教育。曼竜村从仅有宗老师1名大学生,到现在18名大学生走出大山,走向新的人生舞台。

    创办少数民族特色学校

    2017年9月,宗富春因工作突出,被西畴县鸡街乡中心学校任命为曼竜民族小学校长,组织的信任让她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让她对做好教育工作信心倍增。

    面对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设备极度紧缺、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难题,宗福春带领全校师生践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把学校发展作为己任。她多方奔走,筹措资金,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带领全校师生打造学校特色,发扬学校传统,推动学校朝着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迈进。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在宗富春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曼竜民族小学已建设成为一所颇具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小学。双语教学、民族文化传承已经深深融入曼竜民族小学每一名学生的心里,启发着学生的心智,滋养着学生的心灵。

    在宗富春的带领下,学校发生了蝶变。她发挥自己独特的双语教学优势,同时把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了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好,她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葫芦笙”舞教给全校师生,把非遗文化融入学校大课间活动,每个星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宗天珍老人一起到校教跳“葫芦笙”舞,让孩子们感受民族文化的优美和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

    宗富春的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肯定,她先后被评为践行“西畴精神”典型代表、“西畴精神”先进个人、西畴县优秀共产党员、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文山州优秀教师、“七乡红烛 最美教师”、文山青年五四奖章、云南省最美乡村教师、云南省三八红旗手,入选“教育部2019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面对诸多荣誉,宗富春始终将自己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初心不变。

    崭新的教学楼、食宿楼,宽阔的运动场……如今的曼竜小学早已蜕变,看着家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宗富春为自己当初的决定高兴并自豪,她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变成她”,努力走出大山、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传承好家乡的民族文化,建设好幸福美丽新家园。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