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协同教育 PDF版下载

版面: 协同教育

尊崇成长规律 把快乐还给孩子


    ■ 薛元箓

    “人类幼崽”是网络用语中对儿童的噱称,指向的是他们的萌态。它强调的是儿童的自然属性,是未经化育的自然童真。

    “人类幼崽”的发明和流行,印证了公众对儿童自然属性的理性认知。同时,对儿童教育客观上也形成了某种鞭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儿童的施教,应该符合儿童的成长期规律,谨防揠苗助长,使儿童免于本不应该在这个年龄就承受的紧张和压力。

    事实上,如果止于观念,这个道理人们都明白。每个成人都存有对儿时好恶的记忆,什么让他们快乐,什么让他们恐惧,都会保留终生。然而投诸现实,尤其是在加持为父母之后,他们往往把曾经令他们恐惧的事,赋予了正当性,转而针对自己的下一代。

    就像电视里常见的“神童”,能背诵千首古诗,一时风光无限,邀约迭至。然而背诵的过程,“神童”的养成常常违背孩子成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所以不可能是快乐的。而所谓的“风光”,也仅仅是来自家长的满足,而非儿童的体认。可以肯定的是,因为时间和精力分配的排他性,“神童”在背负着背诵古诗的压力时,包括各种展示的“档期”,都会将原本属于他的快乐严重压缩。人们也因此有理由重新审视家长的“满足感”,第一,它是不是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前提;第二,将孩子工具化进而炫耀的,是不是合格的家长。

    在涉及伤害儿童身心成长的问题上,显然不能止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般说教,而必须视为一种严肃的社会责任。就像擅背古诗,这个即便在成人世界里也不可能流行的评价标准,为什么必须施加给儿童,变成他们之间比较、得失乃至荣辱的一个标杆?

    以“人类幼崽”的名义,就是在一种放松模式下还原儿童的成长规律,让他们的经验学习在快乐原则下完成,谨防“超纲”行为。“双减”政策的本旨,也正是把儿童曾经失去的权利和快乐,归还给他们。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