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华 喻建国
正值中午,重庆市开州区满月镇马营村“五兴农庄”农家乐里,女主人胡世琼笑意盈盈地把一道招牌菜烧椒香肠拼盘端上桌,很快被游客抢食一空。
“这道烧椒香肠拼盘是我和丈夫去年在区人力社保局举办的乡村振兴技能人才专项培训班上学到的。”胡世琼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喜形于色地说,现在的她能做10多道招牌菜,吸引了不少回头客,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2022年,重庆市开州区人力社保局锚定“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奋斗目标,创新乡村人才使用工作机制,实施多方“引才”、精心“育才”、激励“用才”、服务“留才”等措施,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用心引才 构建人才“蓄水池”
“我们围绕做好乡村人才振兴这篇大文章,编制印发开州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措施25条,会同区委组织部制定开州英才实施办法,配套人才引进、人才培育、青年人才支持等3个方案,制定在外人才回引回馈行动方案,统筹布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庆市开州区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区人力社保系统着力培育农村产业人才,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两后生”和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农村工程技术人才等乡土人才13150人次。
人才兴则乡村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2年,开州区人力社保局引进非城区事业单位人员371名,“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62名,逐步壮大乡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推出返乡创业“三免两贴两推荐”政策,建成满月马扎营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820户,带动就业2180人。目前,全区返乡创业人员约8.3万人,返乡创业实体近3.5万户,总投资达330多亿元,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超50%。
与此同时,区人力社保局开展“创业工作坊”“创业巡诊”等创业指导活动10余场次,为30名涉农青年创业提供导师辅导。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其中支持1250名农民工自主创业资金2.1亿元。
悉心育才 厚培人才“成长田”
初夏,走进大进镇新元村三峡药博园,红景天、黄槐决明、铁线蕨、鸢尾等100多种中药材旺盛生长。药农们正在辛勤劳作,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这些药农参加2022年乡村振兴本土实用人才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培训后,成了行家里手。”大进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民通过参加技术培训,成了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农人,收入增加了不少。
2022年,开州区人力社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加快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工匠“领航人”、科技创新“领军人”,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450名、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型人才379名、专业生产型人才196名、技能服务型人才200名。
“我们建成市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培育乡村建设工匠152名、人居环境能工巧匠70名。打造‘开州金勺’‘金开丽姐’等培训品牌,培训3677人次。选派5名选手参加重庆市‘巴渝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1名。”开州区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称,该局落实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专项,推荐4名乡村领军人才参与“重庆英才”评审,选派农业领域“三峡之光”访问学者1名。
此外,开州区人力社保局还牵头推进乡村人才区域协作,签订了“万达开乡村人才培训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万盛经开区培训乡村人才75名。
精心用才 打造人才“生态链”
前不久,在开州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经过10天实用技术培训,80多位农民如虎添翼,投入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这是该基地自去年投用以来,走出的第4批学员。
2022年,开州区人力社保局实施争取“接地气”专家团队、丰富“返家乡”活动形式、选派“下基层”专技人才等举措,争取5个市级专家服务团,提供中药材种植等业务指导10余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87名,开展线下助农活动245场次。面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成功建成市级首席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个。
“我们培育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组建区、镇街、村居三级文化服务队伍,开展流动文化进村(社区)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共200余场次。支持农村青年人才服务乡村,举办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人才夜市招聘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发乡村一线岗位1523个。”开州区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落实城市人才下乡和返乡人员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放宽一允许”招聘倾斜政策,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重庆市开州区人力社保局将着力培养用好区域内急需人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让人才“活水”激荡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