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巾帼担当

——女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的奋斗故事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蔡冷玥

    近日,上海张江科学城妇联副主席、华领医药药品开发部高级副总裁、首席医学官张怡和公司团队正忙着筹备参加将于6月23日至6月26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的202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第83届科学会议。

    会议上将播放一个关于张怡团队的纪录片,向来自世界各地的糖尿病领域科技工作者们讲述团队的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多格列艾汀片的研发故事。

    多格列艾汀片是近十年糖尿病领域首个全新机制的原创新药,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案。

    张怡所在的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截至2022年10月的数据显示,张江科学城已汇聚了2.4万家企业、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179家国家、市级研发机构、36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现有从业人员逾49.9万,正向着“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进发。

    日前,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近张江科学城的女科技工作者,听她们讲述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半边天”作用的奋斗故事。

    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国际上研发了几十年都没有完成的这个糖尿病领域全新机制的原创新药,唯独我们公司研发出来了。”向记者谈及自己负责临床部分研发的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多格列艾汀片,张怡十分自豪。

    2011年创新药物正式立项,2013年2月张怡加入华领医药开始做临床部分的工作,2022年10月28日多格列艾汀片正式处方销售……十年磨一剑,张怡和团队十年来一心扑在这一药物的研发上。

    据张怡介绍,国外的许多药企在研发受阻后就暂停了,但张怡团队锚定了这个产品对于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以吃碳水化合物为主,餐后血糖升得一般比西方人更高,而且胰岛损伤更早更严重,更适合使用这种药物,因此张怡团队专注于这一种药的研发,才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赶超国际上的进度,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产品。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江科学城考察,那时候我们的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正处在三期临床研究最关键的时刻,我虽没有在调研现场,但备受鼓舞。”张怡回忆起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张江科学城考察调研时的情形不禁感慨,这让她和团队更加坚定了在生物医药领域自主创新的方向和决心。

    在张江科学城里,还有许许多多像张怡一样的女科技工作者,她们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助理兼研发平台部总监徐祎春和团队在开发具有原创性的肺癌耐药性精准诊断试剂中经常会碰到难题。

    实验中,团队需要的样本是患者手术后送过来的,手术结束的时间并不固定,受时间、温度等因素影响,样本常常极不稳定。面对困难,团队选择迎难而上,经过长达半年的摸索,最终找到了合适的保存剂,并衔接好手术和实验的流程。

    “随着科技创新越来越受重视,我感觉到紧迫感增强了。我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促进行业发展,所以我们希望能把平台功能发挥到最大,尽快开发更多服务产品,技术成果转化成能够应用的产品。”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兼服务平台部总监张晓娜说。

    加强合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我20年前来到张江做博士课题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当时很难想象如今的繁荣景象。”张怡回忆道,在张江政府的支持下,2020年,公司搬到了一幢独立的11层大楼,办公和研究条件好多了。

    近年来,张江科学城正加快全球一流科学家团队和重大前沿科学基础设施的集群建设,逐渐成为在中国、在长三角、在上海,科学思想最活跃、创新活动最丰富、研究设施最开放的科技创新活跃之地。

    在张江科学城,女性占到了科技工作者的40%。徐祎春团队的13名成员中便有9名是女性。而除生物医药,在机器人、飞机、量子等重要研究领域,都有杰出女性科学家的身影。

    张怡介绍,张江科学城还以整个科学城为单位成立了妇联组织,助力各领域的女科技工作者连接交流,在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帮助扶持等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据了解,张江科学城妇联已连续举办六届“俪人创客”创新创业大赛,辐射长三角,为女性创新创业提供资源对接服务。此外,张江科学城妇联还建设了为女科技工作者提供健康咨询、法律咨询、文化修养活动等服务的“俪人之家”。

    有了人才和设施,近年来,张江科学城内各种合作交流也不断加深。

    AI的发展合作促进了生物计算,高通量的实验数据量大需要数据挖掘,在实验的开发上需要跟材料领域的实验室合作……随着不断创新和多学科交叉,张晓娜团队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

    “我们团队之前主要做自己公司的课题,近年来开始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还有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等国内国际的多所高校展开合作。”徐祎春说。

    来自张江和全国各地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更好发挥大科学设施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对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参与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共同塑造良好的创新土壤,乘势而上,大展宏图。

    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你能想象科学家本人给孩子们在科技馆现场讲解她研究的机器人吗?在张江科学城,这一幕变成了现实。张江科学城经常举办科普类活动,参与讲解和科普的都是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今年“六一”儿童节,张江科学城妇联主席、上海查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斌带着小朋友们参观了水下机器人。

    除了面向孩子们的科普活动,张江的女科技工作者们也积极投身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张晓娜的团队每季度都会开设一期生物信息学培训班,每期2~4天,主要针对新入学的硕士生博士生,手把手教他们实用的科研技能,如拿到结果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等,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用于研究和实践中。在团队的指导下,许多学生都突破瓶颈,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课题。

    作为浦东双科基地的负责人,徐祎春一直在做中学生科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评审。今年,她计划到大学讲“开学第一课”,把科技创新精神传承下去。

    “我曾在媒体上看到江西一所希望小学的报道,2021年联系当地为这所小学建立了一个‘小草图书馆’,希望能鼓励孩子们多阅读多学习。”张怡说。在为孩子寄书的同时,她的同事们还会在小卡片上写上人生成长的感悟,希望能够激励孩子,帮助孩子改变固有观念,突破“自我设限”,勇于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上,女科技工作者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加巾帼志愿服务,推动科普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凝聚起建设科技强国的巾帼力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