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PDF版下载

栏目:集思录

版面: 家庭周刊 家庭建设

以新时代家庭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 刘中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发展对于人口发展有着基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按照人口发展的规律,家庭不仅对于促进每个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和自我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我国以往的人口发展实践中,已经将促进家庭发展和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作为明确的工作原则与要求,多次被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我国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当中,成为实现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指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论断,不仅明确指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潜在地指出了促进家庭发展对于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换言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人口高质量发展,而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又离不开家庭发展。因为,人口发展是家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发展对人口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家庭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口素质的提升上。在当代社会中,人口素质主要包括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养育孩子的观念可能更现代、更科学,更倾向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因而更有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另外,家庭发展还通过健康因素对人力资本的提升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拥有更好居住条件和医疗资源的家庭,在理论上也更有可能使得家庭成员保持更好的健康状况。当这样的家庭在社会中越来越多时,必然会提高全人口的健康水平。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人口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变化使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家庭发展的联系愈加紧密。一方面,人口素质提升与促进家庭发展关系密切。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对于人口发展中各要素特别是人口素质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人口素质当中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素质首先是通过家庭输入个人的。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对家庭的投资,以支持和满足家庭成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另一方面,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促进我国人口素质提升的家庭外部环境越发复杂。目前,我国单身家庭、空巢家庭、残缺家庭等多样化家庭的比例不断增加,家庭小型化导致家庭养老和育幼功能弱化,家庭养老托育负担加大。与此同时,家庭成员的时空离散性不断增大。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人口发展形势发生的转折性变化促进家庭发展与人口发展之间的相互交织嵌入,而且这种相互交织嵌入也加速推动了人口发展从常规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为此,我们需要立足新时代我国家庭规模、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等变动的基本情况,主动适应人口发展的新常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以家庭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第一,完善新时代家庭发展和家庭福利政策,促进家庭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面对当前的人口发展形势,要把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作为新时代优化和完善家庭发展和家庭福利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化分担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健全家庭发展和家庭福利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相衔接的体制机制,重点加强育幼、教育、就业、户籍管理、住房、扶贫救助等制度政策建设,促进各项政策的协调和联动调整。与此同时,要加快家庭发展和家庭福利政策建立健全的力度和速度,更加尊重家庭发展和家庭福利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二,大力发展包括私人托育在内的各种托育服务,丰富家庭儿童照顾选择。根据当前的出生人口形势,统筹安排6岁以下儿童公共照顾资源,重点要以社区为依托,以租代建、回收闲置空间、盘活学前教育资源,提供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托育服务及配套安全设施。同时,贯彻落实婴幼儿照护“家庭为主,托育补充”的原则,提高祖辈托育等私人托育服务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水平。为此,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探索以家庭为单位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为同一家庭多代人就近居住提供购房或租房优惠,并出台鼓励儿童家庭照顾责任代际共担的激励性政策措施。

    第三,推动职家平衡、家企平衡,为女性就业提供更多支持。鼓励企业支持男性雇员承担育儿责任,合理化夫妻双方在育儿和家务方面的性别分工。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适宜的政策和其他措施,推动员工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例如,为员工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允许员工在哺乳期以及儿童生病期间可以自主选择居家办公,尽可能方便儿童陪护和照料。此外,在不加重企业负担,不影响企(事)业工作的前提下,还可以评选和表彰执行育儿休假制度、保障产后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家庭友好型企(事)业”单位,对于支持员工在职家之间取得平衡的单位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

    第四,积极应对老龄化,建立健全更加人性化的照护政策和照护体系。探索实施“在地老化”的政策,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维护老年人尊严的基础上,鼓励家庭和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照护,支持老年人在家里或原居住社区内养老。同时,针对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在协调家庭、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私人机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长期持续性的照护体系,缓解这些家庭的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此外,加大对赡养负担沉重家庭的帮扶支持力度,提高实施“在地老化”政策的家庭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扣除的额度上限。

    第五,启动新型家庭文化宣传工程和新时代模范家庭创建活动,弘扬和传递优秀的传统家庭理念。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网络作品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倡导,积极回应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薄弱、个人享乐主义泛滥等问题,力争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减轻人们的婚姻、生育和养育焦虑。同时,通过搭建社交平台提供婚恋机会及婚姻辅导咨询等,帮助年轻人适龄进入婚姻,适龄生育。

    (作者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