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山东长岛综合试验区党群工作部群团科科长郑淞匀

扎根海岛,做村民交口称赞的“小郑姑娘”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穿着一件蓝色衬衫和一条蓝色卫裤,双手紧握铁锹,身体随着手臂向下倾斜,硕大的铁锅里热气腾腾,照片中的女主角,面庞微红。

    日前,在山东省烟台市妇联举办的“牢记初心使命 奋进万亿之城 献礼巾帼盛会”庆祝建党102周年巾帼宣讲活动现场,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长岛综合试验区党群工作部群团科科长郑淞匀。而眼前身着黑色套装的郑淞匀,很难与照片中挥舞着铁锹的姑娘联系起来。

    从小浩村党支部到大钦岛乡政府,再到长岛综合试验区党群工作部,从2015年起,“90后”郑淞匀已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得到了锻炼。她也从最初那个晕船吐了3个小时的选调村干部,成长为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小郑姑娘”。

    “扎下根、安下心,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些事。”回忆起在大钦岛的时光,郑淞匀心中满是感慨,“作为选调生村干部,我与岛上的村民在生活上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出我们的‘不一样’。”

    石头房内不灭的灯光

    大钦岛,地处渤海深处,是山东省距离大陆最远的乡镇。所谓“距离大陆最远”,直到郑淞匀坐在进岛的船上,才有了真实感。

    巨浪拍击、轮船颠簸,郑淞匀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呕吐,才终于到达这片她即将为之付出青春的地方。

    作为长岛北五岛唯一的一名女选调村干部,郑淞匀不是没想过当村干部的“苦”,但她没想到的是,在这儿除了要过“晕船关”,还要过“紧缺关”。“岛上淡水紧张,所有饮用水和全部生活物资几乎全靠船运进。”郑淞匀告诉记者,“每逢大风大雾,船就会停航,食品蔬菜供应不上,我们只能啃咸菜、吃咸鱼。”

    “扎下根、安下心”,这个当年只有3年党龄的年轻党员坚定信念,慢慢适应了小浩村的生活。为了摸透160户渔家和4个养殖场的情况,郑淞匀走遍了小浩村的每一座山、每一条街、每一方海区、每一户家庭,更推动规范渔村管理工作,协助制定民主经营管理制度,助推小浩村走上了党建引领渔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小郑姑娘,行!”群众的信任,让郑淞匀“越干越起劲”。2018年,长岛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钦岛四个村的改革重任,落在了年轻的郑淞匀身上。

    彼时的她还是个财会方面的新人,而海岛上的老会计虽有经验却不精通电脑操作,乡镇财政所只有郑淞匀和一名新人懂得会计软件的操作。

    那段时间里,郑淞匀边学边干,一边翻阅改革资料,一边不断向县经管站老师学习取经。从岛上进县城并不容易,有时,郑淞匀一天要坐船6小时往返县城。低矮的石头房里总能看到她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深夜,办公室里只有一台老旧空调,郑淞匀就全身贴满暖贴勉强取暖熬过一个又一个飘雪的夜晚,最终换来了《大钦岛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四份文件和各村实施文件的指导意见。

    此后,她走访了4个渔村1282户,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20余次对接会计师和律师,协助厘清了渔村的债务债权关系,确定了3630名股民,大钦岛乡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高质完成。

    小渔村里甜蜜的欢笑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对于这句话,扎根海岛的郑淞匀有着深刻的理解。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在海岛上的人,海产品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大钦岛每年生产了全国出口量80%以上的海带。”郑淞匀说,但丰产并不意味着丰收。在过去,渔民们常遇到收购商随意杀价、先把海带拉走再定价钱的情况,许多渔民辛苦一年,到头来却没收着现钱。

    为了提升岛上渔民的收入,帮助老百姓实现致富增收的愿望,郑淞匀将目光锁定在了品牌打造上。

    郑淞匀积极协助乡、村领导抓好龙头企业、创新销售渠道多样化,与物流供应链合作,同时注重海带品牌宣传,提升岛上渔民对产品无公害认证和QS认证的意识。有了品牌、提升了品质,大钦岛的海产品价格均翻了一番以上。

    除此之外,看到岛上的渔家乐越来越多,郑淞匀又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打破单一生产、靠天吃饭的模式,向合作社要效益”的想法。通过完善“支部+合作社+产业”的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其中,小浩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个,2019年村里领办的海珍品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分红增收20万元,社员分红增收19万元。2019年,4个渔村村集体收入涨幅481万元。2019年大钦岛渔家乐数量为2015年三倍,其中几处网红渔家乐实现了年收入30万元。

    陈列馆中坚定的誓言

    2020年,郑淞匀的“战场”又调整为老海岛事迹陈列馆专班。这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工作,在机械轰鸣、漫天粉尘的展馆工程一线,郑淞匀和同事面对着还未完工的白墙,反复练习着1万字、2万字、4万字等不同版本的讲解词。嗓干音哑、双腿肿胀,郑淞匀克服了身体上的不适,在陈列馆中,打开了一扇名为创新的“窗”。

    针对青少年、部队官兵、渔村群众等不同群体特点,郑淞匀专门开发了多种版本讲解词,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求。同时,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宣传体系,线上,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作用,开展各色活动;线下,打破传统宣讲模式,创建“1+N”宣讲特色,将老海岛事迹编排成舞台剧、方言说唱、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老海岛事迹宣传模式。3年内,长岛老海岛事迹陈列馆累计接待1190批次,参观人数8万余人次,走进社区、渔村、学校、部队官兵海警工作站,开展各类现场教学、宣讲、巡回展览等活动近80场次,受众16000余人次。

    除此之外,在郑淞匀的推动下,长岛区镇村三级妇联干部以党的政策、家教家风、美丽庭院建设等内容,开展“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海岛巾帼宣讲10场次,举办全区“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开展“家庭幸福与女性健康”专题讲座、全区婚姻家庭辅导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开展“喜迎二十大 共传好家风”主题系列活动。

    “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任职老海岛事迹陈列馆讲解员期间,这短短16个字的老海岛信念,郑淞匀已数不清说了多少遍,而那个誓要“做出不一样”的女选调村干部,也早已成长为肯吃苦、敢担当、能干事的新时代女党员。“今后,我将继续自觉增强履职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弘扬老海岛信念,推动牵头的各项工作在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郑淞匀坚定地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