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13年,给乡村儿童带来温暖呵护

——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的乡村行动


    支教队蒲公英分队志愿者教孩子绘制潍坊风筝。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妈妈,原来植物有这么多秘密啊!”

    这个暑假,12岁的王筱涵经过十几天的课程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一到家她就兴奋地围着妈妈分享新知识。

    让小姑娘念念不忘的正是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蒲公英分队的老师带来的课程。王筱涵每天都早早起床,生怕迟到。她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对知识也更感兴趣了。

    对于义务支教队的课程,王筱涵的妈妈王女士连连称赞。孩子在这里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学会了勇敢表达自己。“如果孩子长大也能作为支教老师度过一段时间,我觉得很有意义。”王女士说。

    青岛农业大学的手拉手义务支教队属于短期支教队伍,通常在寒暑假期活动。今年的暑期支教从5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招募队员,经两个月的筛选、培训和打磨,最终14名队员集结,共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宝德书院开展暑期支教活动。

    时间退回到13年前,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在青岛农业大学里,一群年轻富有朝气的大学生创建了手拉手义务支教队,他们的初衷很简单,改善农村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没想到一做就是13个年头,直到今天。

    段新伟是蒲公英分队的队长,21岁的她2022年加入手拉手义务支教队,现在已经是培训部部长。回忆起报名过程,她记忆犹新:“我们会在校园摆摊,公众号推送。有意向的人会递交报名表,然后统一进行面试、课程试讲等筛选流程。每年报名的人很多,要想被选上真得过关斩将。”

    作为义务支教队的队长,段新伟要操心的事情可不少,除了在义务支教中讲授中国近代史、名片欣赏西游记等课程,还要负责协调和统筹各种事项,就连支教过程中买菜、队员闹情绪等问题也得处处留心。但她却说,历任手拉手义务支教队的队长都延续了这样的志愿服务精神,“这是属于手拉手的传承”。

    段新伟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义务支教活动的重点帮助对象是不同年龄段的乡村儿童。他们已经在云南、甘肃、山东等地开展过支教活动,还与宝德书院等多所公益学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外,他们也在积极联系其他地区开拓新的支教地点。

    “目前手拉手的骨干成员有77名,蒲公英分队的男女老师各7名,大家都没有酬劳,‘用爱发电’。”段新伟说,支教队的老师们都是青岛农业大学的在校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学院,课程也都是大家共同商量一起设计后,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并试讲的。义务支教队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授课,寓教于乐是贯穿整个课堂的关键。

    “大家对支教工作都很有热情,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段新伟告诉记者,为了跟孩子们拉近距离,老师都是用昵称和大家介绍。“我在队里叫棉棉,其他老师有小艾、洋洋、可乐、咖啡、马铃薯等。”

    支教的生活对于老师们来说忙碌而充实,疲惫却快乐。乡村的夏天炎热,老师们下课后自己做饭,厨房中的大家汗如雨下,衬衣都能拧出水来。晚上,大家闲下来时会一起围坐在操场上,聊未来或者讨论昨天的课讲得怎么样、哪个小朋友又表现得很出色……

    “记得第一天举行开营仪式时,有一个环节是给他们分发小礼物,我们带去了明信片和贝壳钥匙扣,上面是我们收集的学校同学对孩子们的祝福。”段新伟说,“分发礼物时,孩子们也拿出了给我们的礼物,有手工折纸花束、彩泥,还给我们唱了一首歌,能感受到孩子们是很真切地期待和欢迎我们的到来。”

    蒲公英分队这次的义务支教服务内容秉持“筑梦宝德,深耕支教”理念,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红色血脉”为主题,设计了十个主题课程,包括安全知识普及、趣味物理实验、中国英雄事迹、自然灾害知识普及、剪纸、手工等。

    “我们的课程并非传统的知识课程传授,而是类似主题夏令营的课程设计。”义务支教队的洋洋老师告诉记者,活泼热闹的课堂气氛深受孩子们喜爱。

    谈到公益支教的意义,段新伟认为,对自己而言,一个好的公益支教经历是一种成长,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加积极快乐的人。对支教地的孩子们来说,可以给他们留下一段弥足珍贵的回忆和一个连接世界的窗口,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三观”,让乡村儿童在寒暑期脱离手机等电子产品去真正地感受世界。“这是一个育人育己的过程,是老师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与进步。”段新伟说。

    这次义务支教队来到高密市宝德书院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离不开宝德书院的大力支持。而手拉手义务支教队与宝德书院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更早时期。

    宝德书院是由李济远、单美华夫妇于2013年创立的乡村公益书院,先后被全国和省市妇联评为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和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实践基地。书院自挂牌成立至今,夫妻俩一直坚持为本村和周边村的儿童提供托管看护等服务。

    在宝德书院建立之初,手拉手义务支教队的第二、三届会长郭送在偶然之下结识了李济远、单美华夫妇,并被二人投身公益事业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便尝试性地带领队伍前去支教。自此手拉手义务支教队就同宝德书院建立了深厚情谊并一直延续至今,已有十个年头。

    他们的儿子李德从小耳濡目染,初中时就参与书院的志愿服务,寒暑假回家便当起了与大学生志愿者沟通的联络员,为关爱行动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谈起义务支教队的课程,李德觉得老师们准备得很用心,也很温暖。“在‘爱爸爸爱妈妈的互动课程’上,老师会提问你有多久没摸过妈妈的手了?让孩子们懂得感恩,课后家长也惊讶于孩子的这种转变,家长感动于老师的教学,并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手拉手义务支教队活动得以顺利展开,除了宝德书院的支持,也离不开当地妇联的帮助。高密市妇联党组成员、市妇女儿童工作中心主任杨桢桢介绍,除了疫情那几年,高密市妇联从手拉手义务支教队第一年支教起,每年夏天都会到宝德书院走访慰问,赠送爱心物资,并帮助他们协调在当地的住宿等生活问题。“简易的行军床、蚊帐、挂面、火腿肠、方便面和大米,这些孩子们日常需要的物资都会送。”杨桢桢说。

    让大学生志愿者与暑期儿童牵手是高密市开展暑期儿童关爱活动的一个缩影。杨桢桢介绍,今年高密市妇联计划在暑期结束后,给所有参与爱心公益的大学生志愿者发放优秀志愿者证书,对他们进行鼓励。明年把这一活动发展成公益的志愿服务项目,招募爱心企业为每个志愿服务队提供支持,并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公益项目推广下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