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栏目:乡村振兴 巾帼行动

版面: 妇女工作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以特色化品牌化链条化理念谋划妇女就业创业工作

“三步走”擦亮妇女“创”字品牌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各级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广泛链接优质资源,以特色化、品牌化、链条化理念谋划全区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孵化妇女就业创业生态,不断提升乡村“半边天”创业就业质量和水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走进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道路两旁的服装加工厂招牌吸引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注意。据介绍,侯营镇共有110多家服装加工厂,年产量3000余万件,年产值过10亿元,带动就业61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从事服装加工产业的人员90%以上为妇女,平均日收入达150元。在这里,她们拥有“一刻钟就业圈”,既可以选择到离家不足15分钟的加工厂上班,也可以选择把自家的“美丽庭院”变成“微工厂”。

    东昌府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东昌府区各级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广泛链接优质资源,以特色化、品牌化、链条化理念谋划全区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孵化妇女就业创业生态,不断提升乡村“半边天”创业就业质量和水平。

    “一镇一品”,走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

    说起侯营镇服装加工产业的发展,“东昌府区五一劳动先锋”、晨飞翔服装加工厂负责人陈琳颇有感触:“在妇联组织的支持下,我们厂由原来的2人小作坊,发展为现在的3家分厂、多个加工点,带动妇女就业150多人。”

    东昌府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侯营镇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妇联组织的“联”字优势,但也离不开“特色”的基础。在此之前,侯营镇曾因“网红小棉袄”走红网络,侯营镇妇联紧紧抓住这一特色,率先发展起以“小棉袄”服装加工产业制作为主的“庭院经济”,以此打造“留守妇女一刻钟就业圈”,“半边天”当起了庭院经济的“主攻手”。

    如今在东昌府区,像侯营镇这样的“一镇一品”特色乡镇还有4个,东昌府区妇联坚持“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原则,将“联”字优势不断扩大,充分挖掘各镇街女性创业结合点,充分结合堂邑葫芦产业、沙镇蔬菜种植、古楼创客联盟等各自突出亮点和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亮点纷呈的特色女性创业之路。

    搭建平台,打造女性创业联盟品牌

    东昌古城东门外,一条古老的商业街——米市街,正在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新业态门店多,女性创业者多,东昌府区妇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契合女性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将18家女性创业者联系在一起,建立了“巾帼创客”创业女性联盟,定期开展女性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和巾帼助创服务活动,同时引导创业者互帮互助,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东昌古城区,除了“巾帼创客”创业女性联盟外,还有“巾帼力量”巾帼志愿者联盟和“古城姐妹”妇女微家联盟。据介绍,通过这3个巾帼联盟平台,最广泛地凝聚妇女力量,形成女性协同发展合力,为女性交流合作、协同发展赋能,擦亮古城区“女性创业联盟”的招牌。

    据统计,东昌府区妇联充分发挥联盟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立足搭设供需匹配平台,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对接活动;同时组织新兴业态的优秀创业女性开展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活动,共开展各类培训25班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巾帼直播带货等各类云直播240余场次。

    延伸链条,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库”

    在“畅情教场李”乡村休闲文旅农场,记者见到了农场负责人、堂邑镇女大学生创业者李倩倩,她告诉记者,如今,农场的发展已步入正轨,形成了集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乡村研学游等于一体的文旅特色产业发展业态。“创业初期,是区妇联主动找到了我,在了解我们创业的需求和难点之后,引导我们创新开办了‘山坡羊’共享农场、动漫灯光秀、‘向阳居’民宿等特色经营项目。”

    产业链条的形成,为当地妇女就业开放了渠道,截至目前,该项目吸引当地居民就业100人次,就业人员中90%为妇女,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就业7人,吸纳葫芦雕刻非遗传承人1人,引入文化、农业专家16人。

    东昌府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引导女性创业者延伸产业链条,更多的女性可以参与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巾帼之力,更有从中掌握一技之长的妇女,成为“人才库”中的一员。据介绍,在道口铺街道,有一批直播带货的电商女能手,一批能出圈的“非遗电商”“东昌铜铸”“锦绣兴道·吉祥挂件”等品牌产品,一批非遗文化制作人、代言人、表演者。这一产业吸纳了一批辖区内做打包零工的待就业妇女,并精心组建起了非遗传承巾帼人才库,助力妇女找准契机点,画大妇女共富“同心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