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经济女性 PDF版下载

栏目: 长护险系列调研二:

版面: 经济女性

全方位保障失能人员“老有所护”

——从“石景山经验”看长护险经办管理制度


    长期护理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先后在49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截至2022年末,已有1.7亿人参保,超过120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待遇。2023年是试点“交卷年”,相关部门正在加紧政策出台前的规划研究,建立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进入倒计时。202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成为国家批准的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石景山区已经探索出了符合本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特色的长护险制度框架。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联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人员,共同对石景山长护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推出长护险调研之“石景山经验”系列报道专题二,探讨石景山区长护险商业化经办情况。

    ■ 徐阳晨 和明杰 杨晓奇

    服务、管理“两头挑”

    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享受好”

    一般而言,区域内大面积推广长护险制度,政府扮演“牵头人”角色,整合医疗护理、养老照护、商业保险等资源,进而激活头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挖掘内生动力。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调研团队了解到,经办机制市场化运作已相当成熟,其业务经办机构主要由泰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和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协助政府高效推进政策宣传、参保缴费、失能评估、护理服务等全流程工作。

    “上门阿姨可细心了,就光修指甲,包含了浸泡、磨甲、去角质、病甲等步骤,非常专业。”调研团队来到石景山区李女士家中,据她介绍,老人一旦被评定为“失能照护”等级,可享受助浴清洁、康复理疗等上门服务,这些服务在质量上“没的说”。李女士坦言,很多失能老人都有灰指甲,子女们处理不好也会被感染,照护人员经过培训且配有专业工具,让大家很放心。

    根据调研,石景山区地区范围内共运营养老机构170家,其中驿站88家、养老照料中心9家、养老院类41家、医疗机构6家、上门服务机构26家。区医保局先后签约了区内6家失能评估医疗机构和78家护理服务机构,其中36家服务机构分布在石景山区内,42家分布在石景山区以外,各类机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我们负责与照护机构对接,就日常人员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细化落实,兼有‘督导’责任。”泰康养老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调研团队发现,制度落实之初,照护人员上门服务存在“空打卡、空耗时、乱收费”等情况。政府部门和经办机构采取手机系统定位、影像录制、AI刷脸等方式,确保护理人员能到位、高质量服务有保障。据悉,未来石景山区将引入智能化监管技术,如智能手环和红外一体机等设备,对照护全程进行实时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监管的同时,石景山充分考虑用户隐私,强调一部分信息化与大部分人工监测结合,以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享受好”为工作标准。

    “4050”邻里互助计划

    确保专业素养门槛不降低、不放松

    石景山区长护险经办机构在落实管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市场化思维,助力有益路径探索。其中一个亮点是“邻里互助计划”,即鼓励小区周边有精力、有意愿的“4050”人员参与照护,特别是在照料自家失能人员的同时照顾临近人员。据悉,该模式自提出以来,已有6位居民经过培训,正式成为长护险照护人员。

    “一名护理人员每月最多服务15人,如果距离太远,人员成本会很高。”北京市石景山区医保局四级调研员、长护险工作负责人李强介绍,远郊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缺乏,多以居家养老为主,上门照护成本较高,邻里互助则利用了乡邻情谊和赋闲人力优势,既满足了被照料者的需要,降低照料成本,也增加了“4050”人员收入,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悉,目前全勤护理人员最高可月入过万。

    目前,“对接78家签约护理机构,500多名专业护理人员”需要政府花费巨大工作量,经办机构的参与,发挥了协同作用。调研发现,“4050”人员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经办机构需要进行入户稽核、持证上岗、满意度调查等多方考核,确保专业素养门槛不降低、不放松。

    与一般家政人员不同,经过培训的长护险照护人员,遵循严格的护理标准和流程。例如,助浴服务中,照护人员在浴前和浴后都会对失能人员量血压。“洗澡过程中,如果老人血压突然升高,我会酌情给他服用降压药,如果半个小时内血压还是降不下来,助浴就要取消。”照护人员杨大姐告诉调研团队,照护失能老人“经验”第一,“体力”第二,她和同事们几乎都有过当护工,或在医院、养老机构的从业经历。

    以经办为中心,石景山区商业保险公司、失能评估机构、护理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了稳固的三角合作关系,有效解决了照护机构克服路途远、居住地分散、照护难度大等困难,并通过组织培训、比赛等方式提升长护险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调动各机构人员参与长护险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规则引导、主动探索”的管理机制

    追踪经办机构工作轨迹后,调研团队总结,经办机构在护理队伍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有相关困难,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石景山区长护险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广,本区户籍参保但在其他区域居住的人员,因距离较远,难以实质性享受服务。另外,护理人员门槛较高、硬约束,但薪资较低的现实情况,导致了人员年龄大、流动性强、学历低等问题长期存在,若完全依赖后期培训,易造成培训过度化、形式化。

    经办机构也需要在规则引导下,主动探索。调研中,经办机构对失能等级评定、服务项目设计、照护风险防控等工作既要参照国家标准,也要贴合当地情况。例如,失能等级评定从重度失能人员可扩展至中度失能人员,预先设计对“失智人员”的保障方案;加强入户走访,给予失能人员中的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精准支持;主动推动接养老服务补贴、老年残疾人补贴等财政投入的涉老津贴与长护险有效衔接整合。同时,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的相关规定,政府应加强对长护险经办机构的内部管理,对经办机构故意隐瞒、包庇的行为予以明确处理规定。

    (作者分别为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中国老龄科学中心老龄经济与老龄产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老龄产业研究所研究员)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