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共绘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

——新疆基层调研行之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森林草原、雪山冰川、绿洲湿地、高山湖泊……新疆博尔塔拉独特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着樊萌。

    8年前,她离开老家陕西蓝田县,跟随丈夫来到新疆。几年下来,他们把家安在了博尔塔拉,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总人口50万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35个民族。在这片2.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共建美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共绘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

    写在脸上的幸福

    “这个活动简朴而隆重,在美丽的赛里木湖畔,看到天鹅飞翔,心情别提多好了。”日前,博州妇联举办的传承好家风、树文明新风、孝老爱亲金婚、银婚主题纪念活动现场,刘国祥夫妇的家人激动地表达了他们的幸福心情,他们全家为了父母的金婚纪念早早就报名参加了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见证了9对夫妇的金婚、银婚庆典。

    结婚40年的阿布都松·努拉洪与阿米娜夫妇在现场谈起夫妻相处之道时说:“夫妻相处需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迁就,和睦共处,我们也把这3个‘互相’传递给了下一代。”

    老人们甜蜜的爱情故事和温暖的家风故事,深深打动着现场的观众。

    博州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游丽遐说,这9对携手走过数十载的老人在家人的见证下举办金婚、银婚庆典,不仅生动诠释了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也让人们看到了好家风对家庭的重要影响。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发现,赛里木湖游客服务中心新设立了婚姻登记中心。游丽遐介绍,在赛里木湖畔设立婚姻登记受理点是当地的创新之举,来这里登记结婚并举办婚礼已是新风尚。这也是妇联落实落细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孝老爱亲美德、倡导文明新风、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博州文明新风的窗口,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工作意义重大。

    “明星村”的发展秘诀

    “我们村的村民出去工作,就是比别人拿的工资高!”

    “我们村的妇女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开得了拖拉机,一点都不比男的差!”

    博乐市两个“明星村”的村支书自豪的发言,折射出村民们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2022年,青得里镇定吉格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和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人均收入2.77万元。这让记者不禁好奇,这两个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秘密。

    推行一顿早餐,打开两扇大门,办好三类课堂,开展四项大比武。定吉格村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在于“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博州党委组织部创新实施的“一二三四工作法”。

    定吉格村属城郊村和多民族聚居村。多数村民的早餐就是一杯奶茶,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因此,村组织开展“蔬菜种植大比武”,各族村民在比拼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少数民族也做起了有炒菜的营养早餐。

    谈起村民工资高的原因时,定吉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西尔娜依解释道,“我们村的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比别人高一点,可以使用对讲机工作,因此一个月能多拿200~500元工资。”

    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提升归功于“三类课堂”。西尔娜依表示,2015年,村里紧抓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根据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分为A、B、C三类,为村民开设相对应的“三类课堂”,真正实现把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到“最后一米”。

    同样属于“明星村”的决肯村位于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由汉、蒙古、维吾尔三个民族组成。近年来,贝林哈日莫墩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干部到群众,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各显神通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妇女有力量、积极主动。在决肯村,妇女是生产发展的主力军,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者。

    2017年,村委会倡导同村不同民族间结亲戚同发展,“文明家庭”优秀典型李卫艳一家和邻居月尔古丽结为亲戚,分享家庭建设和生产经验。在互帮互助中,月尔古丽家用上了农业大棚,收入也提高了。两名女主人引领两个家庭,展现出新时代新女性的巾帼风采,她们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姊妹花”。

    女护边员的坚守

    走进阿拉山口市275边检警务站,3名身着迷彩服,分外干练、飒爽的女边防员正细致地查看每一个监控画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据边检警务站一位民警介绍,275边检警务站于2017年建立,有女护边员20多名,她们当中既有汉族,也有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平日里,不管大家来自哪个民族,都因为护边这件神圣的事团结到了一起。

    45岁的于会玲来自河南,她告诉记者,除了完成日常一部分工作外,她们还会徒步巡边,在巡逻点间“打卡”。275边检警务站地处边境,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常年干旱缺水,每年有120多天都会遭遇八级以上大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我们这里距离边境线近、地势平坦,便于人车通行,管控任务很重,一点都不能马虎。”于会玲说。

    虽然这里常年刮大风,但是275边检警务站的民警、辅警和护边员从不叫苦。每周一,各民族的民警、辅警和护边员还会聚到一起升国旗、唱国歌。远远望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边检警务站高高飘扬。

    “爱国不分男女,守边也没有民族之分。作为伟大祖国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于会玲说,只有守护好边境一线,才能保护好家人,保护好祖国和人民。

    (统稿:邵伟 采写:邵伟 王江平 韩嫣然 张凌漪 周玉林 王蓓 贾莹莹)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