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与阿拉山口共同成长的边贸人何海燕

乘着政策东风,用实干和奋斗闯出一片天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 巴·金梦

    “我喜欢这里,看着口岸一天天成为国际视野下的开放前沿,我的事业也同阿拉山口一起成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疆自贸区利好政策推动下,阿拉山口会更加快速发展,我会把生意好好做下去。”1月1日,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商品直销中心体验馆内游客往来不断,性格开朗的老板何海燕一边忙活一边说。

    25年前,何海燕从陕西来到阿拉山口,靠摆小摊位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并慢慢成为阿拉山口口岸为数不多有手机、有车、有房的女商人。随着国家的政策利好,她的边贸生意如今越干越红火。

    何海燕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家里兄妹6人,她排行第六。1998年,何海燕的父亲突发脑血栓病逝,治疗期间的花费让何海燕意识到生活的拮据,于是她下定决心要自己创业。随后,她选择去新疆投奔在阿拉山口做小生意的姐姐。

    1998年7月1日,何海燕背着穿开裆裤的儿子,揣着850元路费,坐上了从西安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

    到阿拉山口的第二天晚上,何海燕就和姐姐在夜市摆起了摊位,卖卤鸡爪、饺子,第一晚擀饺子皮,她的手掌都磨肿了。收摊后,何海燕和姐姐在灯下数钱,“5毛、1块、5块……数了好几遍,一晚上就赚了500元钱,我兴奋得一宿没睡。”何海燕说。

    随着阿拉山口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姐妹俩需要摆柜台做生意,姐姐拿出仅有的1.3万元积蓄和何海燕在阿拉山口口岸铁路商场买了一个专柜,卖些小商品。姐姐负责进货,她在商场守柜台,一个月下来挣了3000多元。

    工作时,何海燕除了招呼好顾客、留心他们的消费喜好外,也喜欢跟各地客商聊天,学习生意经。

    一来二去熟悉了,当那些客商不在口岸时,何海燕就帮他们跑海关、验货、报关。时间长了,客商们觉得何海燕人不错,就把商品交给何海燕代卖。这样不仅给客商们省了不少麻烦,也让何海燕的小柜台更有特色、更红火了。

    手上有了资源,就不再局限于小柜台。1999年,何海燕打算注册自己的公司,可是一大笔注册资金让她犯了难。一位跟何海燕关系不错的广东客商听说了何海燕的想法后,直接让她在阿拉山口口岸开了家分公司。这样一来,何海燕的小柜台变成了大生意。

    从2010年起,何海燕和亲友一起相继成立了几家公司,经营建筑材料、日用百货、矿产品、农副产品、皮革、短绒、蚕茧等商品。

    其中,位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这家商品直销中心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家跨境电子商务线下体验馆,该中心汇集了2000余种进口商品,涵盖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德国、乌克兰、格鲁吉亚、土耳其等诸多欧亚国家的食品、酒水饮料、化妆品、母婴用品等十余种日用百货类商品。

    “2011年5月,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成为新疆首个综合保税区,也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货物宽准轨换装的综保区和交通运输部命名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园,在新疆率先实现了仓单质押融资和通关一体化试点,加上中欧班列运输成本低,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也让我们这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何海燕说,她是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受益者,如今她经营的外贸企业和多个中亚国家的相关企业保持着友好往来,每个月都会整车皮进口格鲁吉亚红酒等产品。

    和何海燕一样,在阿拉山口成就事业的商人不在少数,“如果没有和阿拉山口一起成长,我也许没有现在的生活和事业。”她感慨道。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