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基层中国 PDF版下载

栏目: 基层治理访谈 探访基层文旅新气象①

版面: 基层中国

以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山西省武乡县委书记贺思宇谈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编者按

    新年伊始,《基层治理访谈》栏目特别策划推出“探访基层文旅新气象”,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宗旨,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入挖掘基层治理中涌现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展现文旅发展的新篇章,让文旅在基层治理中绽放独特光彩。让我们共同见证,希望与活力如何在基层治理与文旅融合中绽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 赵海鹏 梁静

    虽然是隆冬时节,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参观者仍络绎不绝。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英雄故事。

    武乡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脑机关曾在此长期驻扎,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长期工作、生活和战斗,武乡也因此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立足资源禀赋——做强做优红色旅游

    “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武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武乡县委书记贺思宇说。武乡有红色革命纪念地950处,馆藏革命文物8530件(套),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2022年12月,武乡县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但如何才能让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散发恒久魅力?贺思宇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武乡在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深入挖掘、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打造弘扬太行精神高地,党性教育、研学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转型发展示范地,全国红色旅游的标识地、目的地确定为战略定位,通过创新手段和载体,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更好融入当代生产生活、红色旅游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修缮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同时,挖掘研究其革命精神内涵实质与时代价值,从而让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

    从2010年起,武乡县连续举办十一届八路军旅游节、九届八路军文化研讨会,在挖掘八路军文化内涵特质的同时,依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干部学院等红色文化资源和平台优势,开发红色研学精品线路,研发红色文化精品课程,打造理想信念教育课堂,累计接待全国各地青少年5万人次,培训各类干部1267期9万人次,持续讲好革命故事、红色故事、武乡故事。

    “以‘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为主线,不断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拓展红色旅游富民功能,加快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全力打造‘山西红色会客厅’,努力让八方来客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贺思宇如是说。

    挖掘时代精神——构筑文化旅游高地

    “处处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是这块红色土地的真实写照。

    “红色革命精神,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贺思宇说。武乡县始终将境内星罗棋布的革命纪念地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每逢重要时间节点,都要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每年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参观学习者也已突破百万人次。位于武乡县的太行干部学院、太行少年军校等教学研学点,每年接待的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超过5万人次,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革命文化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之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让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既外化于行,更内化于心。”贺思宇说,“要让革命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和现在的年轻人来传承,更要让下一代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将红色基因根植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心,才能让革命文化世代相传。”

    围绕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实施“红色文化软实力系统工程”,举办“走进《太行山上》青少年红色之旅”活动,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红色实景体验剧《太行山上》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把红色做成特色、用经典带动流行、以主流引领多元。”丰富多样的教学课程,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让厚重的红色文化活起来、传开来,让弘扬太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了更生动地解读。

    探索“红色旅游+”模式——放大旅游综合效应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中,声光电技术再现的抗战场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八路军文化园内,各种红色文创产品和当地美食让这里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各大网购平台上,“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让有机绿色成为武乡小米最亮眼的卖点……

    “不仅要把太行精神宝贵财富代代传承下去,还要做好‘红色旅游+’,让革命遗址遗迹与红色文化成为旅游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鲜明注脚,让旅游从‘红色’走向‘多彩’,丰富旅游业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红色旅游带动全域发展。”贺思宇如是说。

    夜幕降临,华灯织就老区武乡的梦幻霓裳,历史变迁的长卷在流光溢彩间徐徐铺展,一个个武乡故事被娓娓道来。

    80多年前,八路军鲁迅艺术学校进驻下北漳村,一批批文艺战士聚集于此,用艺术唤起民众。如今,这座小村庄依托“前方鲁艺”这张名片,积极保护、修复、开发村里的红色遗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不少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丰州镇兴盛垴村实施的民宿项目盘活了村民的闲置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创造了就业岗位,撬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有大幅增长。

    ……

    “突出产业融合,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红色旅游效益。”贺思宇告诉记者。武乡县通过推动“红色旅游+文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开发了一批文创产品;通过推动“红色旅游+农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大批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农旅项目;通过推动“红色旅游+研学”,构建起了集参观、研学、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

    “我们坚持用‘红色即民生’理念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链,着力形成以‘红色’为魂、‘绿色’为底、‘古色’为根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正如贺思宇所言,武乡县聚焦红色历史的原真性、红色文化的体验性和红色旅游的富民性,切准红色旅游和游客体验的最佳链接点,通过“红色旅游+”融合新模式,打造红色旅游专业功能县城,让红色梦想照进美好现实。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