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发展周刊 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栏目:县域发展

版面: 发展周刊 乡村振兴

“授人以渔”奔小康

北京帮扶湖北巴东县32年 力促县域经济振兴


    ▲ 退休乡村教师税明凤,教孩子们拼的第一个词是“北京”。

    ▲ “95后”女大学生熊颖(左一)和村民一起掐菜苔。

    ▲ “95后”骑手宋子林,每年沿“北京大道”行驶3000公里送外卖。

    图片均由施安/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 施安

    位于长江边上的湖北巴东,是北京对口帮扶 32个春秋的县,那里的标志性建筑物多以“北京”命名,例如“北京大道”“北京楼”“北京园”等。自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国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北京开始对口支援巴东县。此后,巴东县域经济振兴,小县城发生了大变化,两地共谱一段区域支援与共同发展的佳话。

    家乡大变化,百姓说了算。巴东县40年教龄的退休乡村教师税明凤、“95后”返乡创业“头雁”熊颖、“95后”土家族骑手宋子林,成为京援巴东的见证者。他们的人生与巴东县城以“北京”命名的建筑物一样,处处留有北京印记。临近龙年春节,巴东县城居民采购年货,一派繁忙景象。千里之外,北京味道出现在这座峡江小县城。

    “明日达超市”开到“鄂西屋脊”小山村

    枣子坪村位于“鄂西屋脊”绿葱坡,海拔1300米。退休乡村教师税明凤曾在枣子坪村小学教语文40年,送千名孩子走出大山。她教孩子学的第一个词就是“北京”。

    枣子坪村原本没有一家大型超市,村民在网上买东西只能送到镇上,要花两块钱托人捎回来。2022年,北京相关机构援助60万元修路,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通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路通畅,村兴旺。村干部税姜平主动对接企业,让“明日达超市”开到“鄂西屋脊”小山村。

    退休教师税明凤也在服务40年的小学边上当起了超市店长,继续服务村民。偏远的小山村因北京援建而大变样,有了跟大城市一样的购物便利性。临近龙年春节,买年货准备佳节聚餐的消费者多了起来。牛栏山二锅头、北京枣糕等北京特产也跟随完善的物流体系来到小山村,让村民在千里之外尝一口北京味道。

    互联网销售让高山蔬菜走出高山

    临近年节,腊肉炒红菜苔成为湖北人家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在海拔1200米的巴东县西坪村,“95后”土家族女大学生熊颖带领农户采摘菜苔,装上冷链运输车,销武汉、供北京。

    北京对口援建巴东县,修水厂、建水库,极大改善了当地因喀斯特地貌而导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2019年,巴东县茶店子镇深山绝壁架设15公里“引水天渠”,数万人告别靠天吃水的日子,昔日贫困村迎来蝶变。水源问题解决后,茶店子镇西坪村村民开始种植高山红菜苔致富。

    对接互联网销售,让高山蔬菜走出高山。本地零售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上旬,“湖北红菜苔”搜索量年增幅达650%。作为一名经过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的“头雁”,熊颖带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带动恩施州近10个村、近500名农户通过红菜苔产业链致富,人均年增收近7000元。

    新业态助力县城开拓消费新场景

    巴东县处处有北京印记。2003年,巴东县城将最长最繁华的街道命名为“北京大道”,昔日“地无三里平”的巴东有了平坦的“致富路”。

    “95后”“三峡移民二代”骑手宋子林,每年沿“北京大道”奔驰3000公里,给北京援建的巴东县人民医院、巴东一中、北京园小区送外卖。临近龙年春节,买年货的人多了起来,有人下单100斤猪后腿肉,宋子林扛起猪肉,30分钟送到消费者手上。

    “我今年28岁。按爸妈的说法,北京援建巴东县32年,我见证了其中越来越好的28年。”宋子林说。这些年,家乡巴东县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富裕了。2016年,外卖新业态进驻巴东县城,年轻人也能在家乡找到稳定工作,高峰期月入约7000元。在巴东县城,宋子林家里盖起了小楼房,他坐拥120平方米的婚房。

    当地人都喜欢钓鱼。做骑手赚钱后,他几年内给父亲买了很多钓具,这是他表达孝心的方式。“做骑手在县城算高收入,而且不用离开家乡,每天能陪在父母身边吃饭。”宋子林说。太阳下山后,他陪着父亲夜钓。一老一少两代三峡库区移民的身影伫立在长江边上。

    在巴东县,外卖能送上船,助力县城开拓消费新场景,带动当地小店增收。“90后”小伙儿胡涛在北京援建的“朝阳路”开了一家小面馆。与外卖平台合作后,年流水达几十万元。三峡游轮的客人会在长江里点外卖,外卖单上留言“神农景区码头,总统8号,送上船”。宋子林来到胡涛的店里取外卖,再送上船。客人会说:“游轮停靠时间有限。幸好有外卖送上船服务,才能吃到当地特色小吃。”

    燕山与巴山,相隔千里,情真意切。截至2023年末,北京累计援助巴东县资金10.87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89个,培训干部人才1.4万人次,直接接受巴东劳务输出7000余人。北京66个市直部门、11个区县和29家企业先后参与对口支援巴东工作,助力巴东县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改善。

    北京援建以来,巴东县百姓生活富足、消费水平提升。电商、本地零售等平台的发展和主播、骑手等新业态的形成助力巴东县域经济振兴,把工作岗位和增收机会留在本地。巴东县的年轻人、乡村教师、村干部,亲眼见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借助互联网工具,送巴东县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实现本地就业增收,过个祥和幸福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