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文旅“内卷”不能跑偏

    近期,各地文旅部门和旅游景区集体“花式整活儿”火上热搜。然而,1月16日,一段张家界某文旅单位用“赶尸舞”上分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认为:“是挺搞笑的,就是有点离谱。”也有网友表示:“旅游可以接地气,但不能接地府。”

    文旅部门、旅游景区重视宣发,积极与网友互动,通过短视频推介本地优质文旅资源,本是一件好事。然而,一些文旅部门、旅游景区为获取流量、引人关注,明显用力过猛,降低了文旅宣传营销的格调,让文旅“内卷”变了味。事实上,文旅行业的竞争,本质上也是内容和品质的竞争。文旅部门、旅游景区除了宣传“内卷”,更应提升文旅服务品质,提高城市文旅承载能力、接待水平,为游客创造更舒适和更健康的文旅消费环境,否则即便有“泼天的富贵”,恐怕也接不住。

    切莫迷信“网红处方”

    进入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入高发季,时下,不少“网红处方”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比如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所谓“网红三件套”,治疗流感病毒的奥司他韦、速福达等,都在网上卖得很火。一些心焦的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往往掏出手机搜索攻略,然后照着“网红处方”在网上买药。有网络平台数据显示,呼吸道感染用药整体需求量持续攀升,尤以奥司他韦销量增长明显。

    如今,一些“爸妈医生”仅凭孩子某些症状就马上“对号入座”,迷信“网红处方”的做法不可取。“网红处方”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处方药的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不好把控,再加上每个人患病情况和症状有所不同,如果不看医生就用“网红处方”,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对普通民众而言,切莫迷信“网红处方”追求“立竿见影”,需谨记用药安全第一。同时,医疗机构需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才能防止群众病急乱投医。

    强制收取1元包装费剥夺消费者选择权

    近日,有商家收取1元包装费引发消费者质疑。有消费者表示,1元包装费虽然不多,但强制收取并不合理;也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不需要塑料袋,让配送员自行带回,要求退费;还有消费者表示,商家应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频率。

    收取包装费并非完全不可以,但前提是不能统一强制收取,剥夺消费者选择权。在“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商家这一行为将国家的“限塑令”变为“卖塑令”,把自己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要想让包装费回归本义,商家应允许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是否使用塑料袋,并改为使用环保可回收材料进行配送。如此,在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更践行了绿色环保的理念,这才是商家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黄婷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