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平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是1950年毛泽东为“一师”题写的校训。寥寥数语,便能看出一代伟人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
大礼堂、第八班教室、君子亭、水井……“一师”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散发着浓烈的“红色气息”。点滴细节,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一位位革命先辈就是在这里汲取知识、积蓄力量、奋发而为。
这里的党史故事,让我心潮澎湃。在这里,我仿佛还能看到那匆忙的脚步、碰撞的思想和青年的蜕变。
那段光辉岁月里的一个细节让我难以忘怀。除了在书本上读“有字之书”外,毛泽东还经常和同窗好友一起去社会上研习“无字之书”。这对我来说,有着无尽启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就应该像毛泽东那样,既读好“有字之书”,也读好“无字之书”,在学习上踏踏实实,在社会上躬身实践,既深切了解家国现实,又要立志奉献自身力量。
身处新的时代,回望革命历程,我们更应时刻牢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积蓄红色力量。我想,这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人生抱负,也应是新时代女性需要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