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两会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两会特刊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获得者刘贵芳建议:

大学生乡村医生与大学生村官享同等待遇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乔虹 发自北京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获得者、河北广平县刘贵芳爱心敬老院院长刘贵芳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几百张照片,那是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她走遍广平及周边县的几十个村子,用手机拍下的乡村医生最真实的工作状况。她说,“这些都是宝贵的调研素材”。

    作为一名在基层坚守35年的乡村医生,刘贵芳深知,乡村医生是农村基层群众生命健康的守门人,农村基层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大量基础性工作都有赖于他们的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更是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乡村医生的辛苦与付出有目共睹。

    但刘贵芳在调研中发现,“这几年,乡村医生出现了新老交替的断层、后继乏人,大学生多不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岗位,乡村医生人员总体数量减少,技术能力也随之下降。”“以广平县为例,全县400多名乡村医生,其中60岁以上的有70人,45岁至60岁的有240人,45岁以下的只有100多人。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而一些年龄大的乡村医生,在处理数字化工作方面往往无法胜任。”刘贵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为什么越来越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当乡村医生?刘贵芳认为,待遇偏低、保障机制不完善是其重要原因,“我们那里有一个干了40多年的乡村医生,退休后每月工资只有400多元钱,维持生活都不够。乡村医生退休后的养老待遇普遍偏低。”

    缺乏“新鲜血液”,加之培训跟不上,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现在,村民们得了小病也往往不愿去村卫生室,去了也可能看不了。”刘贵芳说。

    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刘贵芳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她建议,合理规划并给予乡村医生编制,完善引进机制,有效落实大学生村医制度,实现一村一医(大学生村医),让医学院校大学生到了农村,与大学生村官享受同等待遇,消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培训教育提升力度,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医疗素养和服务水平,“让乡村留住乡医,让基层群众小病不出村。”刘贵芳代表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