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两会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两会特刊

释放更多惠民红利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代表委员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与民生改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苏锦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涉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有20项,涉及民生福祉的有7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涵盖教育、就业、收入、养老、托育等方面,一系列民生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大家纷纷表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规划纲要草案的主题,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是一大亮点。

    从幼儿园到大学,实打实为师生“护航”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提高到90%以上,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新余市副市长陈文华认为,未来5年,学前教育特别是公办幼儿园会更加普及普惠,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安心放心入园入学。“此外,注重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将担负起在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更全面的培养,社会、家庭对于‘校外培训’‘唯分数论’的心态也会趋于平和。”在陈文华看来,这有利于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回归课堂、兴趣特长能够在学校发展,真正实现向课堂要育人效率、把学校当育人主阵地。

    “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这点让我十分振奋。”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的语调中透着激动。由于地广人稀,小规模学校在她的家乡肃南县仍比较典型。“规划纲要草案回应了我一直关注的内容。”贺颖春认为,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这能够改善乡村地区教学资源薄弱,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享有高质量教育。

    贺颖春认为,有了能力强的乡村教师,乡村教育才能办好。“规划纲要草案提到要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未来几年,老师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成长平台和提升专业技能的机会,能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她期待后续有更多具体政策出台,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有情怀有热情的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教育和青年发展是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一直关心的领域:“规划纲要草案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作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健康人格培养,这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创新力和软实力。”

    朱鼎健认为,规划纲要草案聚焦于怎样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篇贯彻新发展理念,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扩就业增收入,提升人民获得感

    在就业和收入方面,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升劳动者技能,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规划纲要草案再次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这对提高人民收入,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此外,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既能提高劳动者技能,又能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也是一举两得。”严琦欣喜地说,规划纲要草案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题,解决民生堵点,路径已明,只要努力奋斗,人人都会有出彩的人生!

    身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认为,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的“加强劳动力跨区域精准对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对推动全国人才流动、带动更多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此外,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能够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真正做到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朱鼎健表示对未来的新机遇、新发展充满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十分关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容,“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有了很好的收入,也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查玉春认为,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未来,我们的钱包会更鼓、村子会更美、日子会更好。”查玉春对富足安康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从摇篮到晚年,增强人民幸福感

    上有老下有小是绝大多数家庭面临的情况,对此,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新增“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出“支持500个区县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具体指标。

    “无论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还是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普惠’二字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副主席黄绮认为新增指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回应了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0~3岁托幼难问题,给出了实打实的解决方案。她介绍,上海市妇联近些年一直在参与多部门共同构建的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起,上海市每年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目前,不仅仅是社区,每个街镇基本都有托育点。”黄绮表示,五年后,托育服务资源少、离家远、收费高等年轻父母的育儿痛点会得到有效解决。此外,黄绮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仅能够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也将对优化普惠性托育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身在基层,农村养老问题萦绕在查玉春心头,她认为,规划纲要草案提到的“增加农村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能够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比较薄弱、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情况,“这能满足广大农村老人对养老的期待,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陈文华也认为,未来5年,全国农村老人“颐养之家”将更加普及、升级,农村老人能够得到国家补助,受到集中照料,日常休闲娱乐也会更加全面充分。“此外,大力发展互助型养老体系,既体现邻里关怀,更能丰富精神生活,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和谐梦想会逐渐变成现实。”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吸引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的目光:“社区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熟悉感强,认同度高,以社区服务的形式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具有兼顾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养老服务的融合优势。”她认为,社区养老既能让老人舒心,也能让子女安心,还能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照顾好‘一老一小’,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幸福感也会增强。少年儿童努力学习,年轻人奋斗拼搏,老年人安享晚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步伐迈向共同富裕,未来可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