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两会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两会特刊

关注疫情防控常态化,两会代表委员建议:

亟须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今年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和委员。

    加快构建承担突发任务医疗机构的经费保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健委主任于鲁明表示,为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应加快构建承担任务的医疗机构的经费保障机制。

    今年医疗机构夜以继日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新冠疫苗注射任务,为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国基本疫情控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也增加了运行成本。

    病毒传播不分地界,疫情防控的体制机制也应突破传统边界。以北京为例,周边省市、属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按政府动员要求,不分地区、不分隶属关系投入抗疫斗争中。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保障标准不同、资金渠道不同等原因,即使完成同样任务,各医院获得的经济补偿也大相径庭。

    于鲁明委员建议,“建议财政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防控、救治等任务的医疗机构的基本运营和人员待遇等补助经费纳入中央财政保障范围,保障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他表示,这有利于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减少因认识程度不够、地区间经济差异、标准不统一造成的调度难、激励补偿不力、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受损、医务人员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为让承担任务的医疗机构“轻装上阵”,保障好承担任务的医疗机构的必须开支和基本运营经费是必要任务之一。

    于鲁明委员建议,可以让人社部研究制定相应的基础性、奖励性人员待遇细化标准,让财政部研究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金保障范围和标准,包括防护物资和设备设施购置、房屋建设改造、基础性人员待遇、临时性工作补贴、集中休养场所费用,以及其他直接支出和间接成本。

    他同时补充:“应对承担任务的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同等待遇予以保障。”

    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免疫屏障

    当前,动员群众广泛接种疫苗,正在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核心“抓手”。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的铺开,全国一盘棋构建免疫屏障将成为非药物防疫手段,全民风险筛查和人员流动管理的补充乃至替代,可大幅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难度。

    在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看来,当前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力量,构建新冠疫苗大数据支持和综合研判的顶层设计。

    “要建立国家电子免疫通行证系统、打造集疫苗科普、接种、有效免疫力管理的国家大数据平台。”顾建文建议,在推广疫苗接种构建全国免疫屏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形成数据链,做好统筹构建全国免疫屏障的顶层设计,让疫苗规划、流通、接种、抗体测试、有效免疫力追踪监测全链条数字留痕,助力新冠疫苗全民可续、有序接种。

    顾建文建议,要建设新冠疫苗接种服务和电子免疫通行证监测管理系统,并以此为契机,尽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疫苗接种服务与监测管理体系,逐步从新冠疫苗、儿童疫苗,扩展到全部疫苗接种、监控个体有效免疫力、发放电子免疫通行证的服务管理。

    另外,还要建设统一的疫苗科普资源库。顾建文表示,为助力人员流动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全面恢复,应尽快将电子免疫通行证与健康码打通。探索“电子免疫通行证”的国际化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统筹组织第三方认证,动态管理受种者的个体免疫防护效果,并将有关数据融入健康码,同时研究建设老人及智障人士的非电子通行证系统。

    医防融合 构建全民参与健康行动的卫生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这也是不少委员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呼吁,要重视健康教育与管理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管理能切实解决居民健康问题,有效降低医疗支出,需引起医务界、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姚树坤委员建议,通过绩效考核,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职能与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从实践经验出发,建议加大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分量,重视女性在家庭健康守护方面的作用。

    她认为,在大部分家庭中,女性对于家庭成员健康有最直接的影响。王宜委员认为,女性可从提高个人健康意识、知识和能力着手,在子女养育、衣食住行、家庭关系、生活技能等方面,帮助家庭成员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通过“治未病”以避免小恙形成疾病,维护家人们的身心健康。

    “我国慢性病高发群体超过3亿人,其中高血压2亿人、糖尿病1亿人,超重肥胖1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88%,慢性病虽然形势严峻,却可防可控。”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也呼吁广大妇女肩负起健康守门人的责任:“我们要主动撑起健康中国的‘半边天’,做每个家庭的保健医生,主动督促家人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降低中国慢性病发病做出贡献。”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