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两会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两会特刊

易地扶贫搬迁 新疆教育事业 爱国者治港

“委员通道”上真挚有力的“她之声”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摄

    胡国珍委员:走出大山以后,搬迁群众更加关心以后的生计问题。扶贫搬迁不是简单“挪个窝”,还得“铺好路”。

    古丽帕丽·阿不都拉委员:支教干部的无私奉献,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快乐与幸福。也正是因为有爱,新疆的基础教育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蔡黄玲玲委员:香港是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国者治港是当今香港社会的共识,我希望香港将来能培养出更多的学生,对祖国有贡献,对香港社会有情怀,为国争光。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苏锦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8位来自各行业的政协委员答记者问。其中,3位女委员聚焦扶贫搬迁、教育事业、爱国者治港等话题,回应社会关切。

    胡国珍委员:扶贫搬迁不是“挪个窝”,还得“铺好路”

    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就易地扶贫搬迁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妈妈制造”扶贫工坊的故事,这个小小的工坊里,藏着脱贫的密码。

    据胡国珍介绍,在黔东南州的台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方黎湾社区,设立了扶贫车间。这里的“妈妈制造”扶贫工坊,参与的都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妇女。以前,她们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现在她们在家门口做刺绣等传统手工。“在方黎湾社区,搬迁户张小花告诉我,以前他们来一趟县城,需要颠簸一个多小时。”胡国珍说,搬出大山两年多以后,张小花在“妈妈制造”扶贫工坊里学会了技术,现在还成了扶贫工坊的管理人员,每月收入4000多元,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她的丈夫也有自己的工作收入。

    胡国珍进一步介绍,“妈妈制造”扶贫工坊将进一步推动“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变,实现农村妇女“绣着花、带着娃、挣着钱、养着家”的美好愿望。

    胡国珍表示,扶贫搬迁不是简单“挪个窝”,还得“铺好路”。走出大山以后,搬迁群众更加关心以后的生计问题。为此,政府在搬迁社区准备了很多就业机会,通过扶贫车间、文化旅游、公益性岗位等,户均可以解决就业两人以上,还加强了技能培训。她说,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如今成了新的市民,出门就有学校、医院、公交、商场等。社区已成为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幸福家园。

    古丽帕丽·阿不都拉委员:支教干部给南疆孩子播下了爱的种子

    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古丽帕丽·阿不都拉表示,新疆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新疆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覆盖率得到快速明显的提升。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一批批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古丽帕丽·阿不都拉介绍,从2016年起,自治区选派干部到南疆支教,让孩子们从小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对提高新疆基础教育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丽帕丽·阿不都拉分享了一个故事: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一个村子里,小阿布让支教干部夏老师很头疼,他经常撕同学的书,在班里和同学打架。原来,小阿布的父亲在外面打工,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关爱的缺失,让小阿布想通过恶作剧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夏老师了解情况之后,就用更多时间去关心和帮助小阿布,在班里给了他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小阿布眼里,夏老师就是他的“小妈妈”。

    “和支教干部们聊天的时候,他们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爱可以改变一切’。”古丽帕丽·阿不都拉认为,正是支教干部的无私奉献,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快乐与幸福。也正是因为有爱,新疆的基础教育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切的改变就是全体支教教师们幸福感的来源和教育的意义所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愿意与大家一道把爱传递下去。” 古丽帕丽·阿不都拉最后说。

    蔡黄玲玲委员:希望香港培养出更多以国为荣、为国争光的学生

    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蔡黄玲玲就为何坚持在香港校园里推广国旗文化以及对香港下一代的期许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蔡黄玲玲说,香港在回归之前没有国民教育,好多孩子对爱国教育认知非常浅。许多学校是在特定的日子,比如回归日、国庆日,才会举行升旗仪式,好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他们对此文化的认知非常有限。香港升旗总队是在2002年成立的,是一个慈善机构,专门培养爱国爱港学校的学生如何升国旗、唱国歌。每天早晨8点,当孩子们在操场上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自己是中国人,而为之骄傲。

    她说,香港是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国者治港是当今香港社会的共识,我希望香港将来能培养出更多的学生,能懂得对社会有承担,对祖国有贡献,对香港社会有情怀,要以国为荣、为国争光。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