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习近平总书记4次“到团组”,同代表委员们坦诚交流、共商国是。
内蒙古代表团、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青海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每到一个团组,习近平总书记都与代表委员深入讨论,几个高频词反复提及。
高质量发展
——11次强调,亮眼主线贯穿始终
★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阐释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导。
习近平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 在看望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强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
党史
——9次深谈,汲取力量增强本领
在今年两会团组活动新闻稿中,习近平9次谈“党史”,以“史”论今,语重心长。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也贯穿于习近平今年的“两会时间”。
习近平强调:
——党中央已经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部署,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生态
——22次提及,深刻体现出对绿色发展的系统思考
习近平到团组22次谈及“生态”,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重要要求、作出谋划部署。
★ 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万里绿色长城”。
今年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把治沙纳入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出他对绿色发展的系统思考。
民族
——27次论述,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每年两会的高频词都有“民族团结”。他寄语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他的“民族观”:“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他进一步要求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