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2021年3月1日,《云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实施第一天,昆明市西山区委宣传部、区妇联联合举办了“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主题宣讲活动。
“一对夫妻俩结婚7年,妻子被丈夫家暴了近5年,为了孩子,她一次又一次委曲求全。女方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提出离婚,男方不同意,又一次施暴,把女方的脸给划烂了,女方倒在了血泊中……还好,医院报了警,男方被逮捕。”活动现场,云南鼎麒律师事务所主任黄蓉以案说法宣讲反家暴。
连日来,云南省及各地妇联以系列漫画等形式因地制宜宣讲条例,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对家庭暴力零容忍!
云南以地方立法向家暴“亮剑”
2020年11月25日“消除对妇女暴力国际日”到来之际,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云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以地方立法向家庭暴力“亮剑”。
“近年来,家庭暴力作为严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社会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地方立法干预是规范性预防、惩戒和救助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妇联副主席赵群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随着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家庭暴力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是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有力回应。
条例共6章50条,包括总则、家庭暴力的预防、家庭暴力的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责任及附则,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学校、医疗机构等各方职责,并设立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切实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
条例明确了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
条例明确,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侮辱、诽谤、散布隐私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反家庭暴力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内容,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工作协调机制。
针对家庭暴力的处置,条例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家庭暴力案件处置机制,接到家庭暴力报警后及时出警,制作出警记录,并做好控制加害人、及时调查取证、加强协调救助等工作。其中专门强调,对予以告诫的家庭暴力案件,由接受家庭暴力报案的公安机关自受理报案时起24小时内出具告诫书。
做好人身安全保护是反家暴立法的“重头戏”。条例明确,当事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72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
四个首次有力保护家暴受害者
“条例明确了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健全了家庭暴力强制报告制度,实行了首接责任制,补充完善了告诫制度,充实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细化了临时庇护制度和救助办法。”赵群为记者详细解读了云南反家暴条例,“明确了反家暴工作的经费保障,建立了网络化服务管理机制,设立了查访回访制度,建立了反家暴监测和信息共享制度,健全了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员适用法律的范围。”
赵群还特别向记者强调,条例有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首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预防家庭暴力的司法建议、检察建议;首次将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记录等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纳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明材料;首次明确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监督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方式和职责;首次提出结合当地少数民族良好传统习俗,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
反家暴,报警是第一步
谈起自己代理过的那些家暴案件,黄蓉对记者说,不仅为受害者感到心疼与惋惜,更给了人们很多启示。
“家暴行为有着广泛性、隐蔽性的特点。家暴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黄蓉解释说,因为家庭暴力基本上都发生在家里或密闭的空间,而且是在家庭成员之间,如果受害者不发声,邻居或是其他人员很难知晓,也无法救助。
黄蓉提醒受害者,遇到家暴行为,首先应当尽量躲避,先保障自身安全,不要硬拼,因为,受伤的常常是女方;其次,寻找机会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惩治恶行;第三,收集保留相关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遇到家暴一定要拨打‘110’报警,也可以拨打‘12338妇女维权热线’向当地妇联寻求帮助。” 黄蓉表示。
“‘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不仅是云南省妇联维权服务品牌,也是妇女群众最方便获得维权服务的窗口。”云南省妇联权益部部长葛琪告诉记者,它汇聚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专家力量。近期经过改造升级,组建“云雁服务团队”,为妇女群众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家暴,只有0次和无限次,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向家暴坚决说‘不’!” 黄蓉进一步强调,“你的善良,应该带点儿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