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女界

援疆产科医生彭少华:

“看到患者的笑脸,所有付出都值了”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刘巨雷

    “宝宝,妈妈去给你买玩具,你跟姥姥去卧室玩游戏吧。”看着幼小的女儿拿着手机走进卧室,彭少华立即转身走出家门。就在关上门的那一刻,她清晰地听见孩子的哭喊:“妈妈,我要妈妈。”

    彭少华的泪水溢出眼眶。“孩子,不要怪妈妈骗你,你病好了,妈妈还得回去……”彭少华在心里说着,提着包头也不回走下楼去。

    2月28日,彭少华再次乘飞机返回新疆轮台县。

    今年35岁的彭少华是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人民医院产科的主治医师,也是沧州市第九批援疆医疗队的一员。彭少华的丈夫是一名军官,现在在海南某部队服役。他们的孩子只有两岁多,照顾父母、带孩子这些事,平时都压在彭少华肩上。

    去年1月,听说医院要选拔援疆干部时,她报了名,“我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合格的产科主治医师,我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新疆。”医院的负责人问她:“你如果去援疆,家里的孩子怎么办?”彭少华想了想,说:“我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援疆。”父母听了她的想法后,说:“你援疆,我们支持你。但你在那里既要工作,还要管孩子,根本忙不过来。把孩子留下吧,我们帮你带。”

    远在海南的丈夫听说了彭少华的决定后,有些担忧:“孩子已经没有爸爸陪伴,怎么能再离开妈妈呢?”彭少华也很担心,当时孩子还没有断奶,也未曾和她分开睡过。她就这样突然与孩子分开一年半,孩子能接受得了吗?彭少华思来想去,还是做了最终的决定:有困难自己克服,一定要去援疆。彭少华用“谎言”安抚好孩子,坚定又万般不舍地离开了家。

    来新疆之前彭少华就知道,新疆气候干燥,可能引起身体不适。为此,她做足了思想准备。可是真正到了轮台县,她才知道,现实比想象的残酷得多。虽然她提前准备了加湿器,还在宿舍里摆满了绿植,可是她鼻子和嘴里一直都是干干的,她还有些水土不服,经常闹肚子。

    带着所有的不适,去年5月6日隔离一结束,彭少华就立刻进入轮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夏天轮台的气温能达到30多摄氏度,她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口罩坐在门诊室里,头上、身上全是汗。为了不影响工作,上班期间她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下班后,脱下防护服,她的衣服全湿透了。时间长了,头上、身上全捂出了痱子,痱子又化成了脓包。她就这样坚持着,度过了最难熬的夏天。

    彭少华发现,与内地医院相比,轮台县人民医院在设备、技术等方面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一位怀孕39周的孕妇临产前出血不止。当时的值班医生被吓坏了,彭少华经过快速缜密的检查、分析,及时地为孕妇实施了剖宫产。看到产妇母子平安,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产妇的家人握着彭少华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还有一次,产房里来了一位待产孕妇。孕妇胎心监护复发性变异减速,胎膜早破,宫缩乏力,婴儿脐带绕腿。彭少华坐在孕妇身边,从上午一直守护到晚上,指导用药、分析胎心监护结果。最终,产妇顺利产下一名女婴。

    出门诊、查房、做手术、护送转诊病人、下乡义诊……彭少华每天都像马达一样高速运转,被患者亲切地称为“超能医生”。

    到轮台县不久,彭少华和援疆的队友就结了一门亲戚——帮扶留守老人阿米乃·则亚伍敦。60多岁的阿米乃·则亚伍敦老伴去世了,身体不太好,经常腰疼、腿疼。当彭少华和队友们来到老人家中时,老人特别激动。原来,她的药吃完了,她不认字,又不知道药名,一个人正在家发愁。彭少华和队友为她请来了骨科的大夫,给老人看病,并为她重新开了药单。

    每个月彭少华和队友都会去看望老人,并给她带去生活用品。每逢节日,彭少华和队友都去陪老人一起过。有一次,彭少华和另外两名队友去看望老人时,发现老人提前煮了一锅羊肉等着他们到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这是专为你们煮的。”老人说,“你们这样照顾我,我没法表达谢意,你们一定要吃完饭再走。”

    有人问彭少华,去援疆是否后悔。彭少华说,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决定,“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脸,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每次彭少华的父母与她通话时,都告诉她,孩子非常听话,家里一切都好。彭少华知道,父母是怕她担心家里,影响工作。孩子断奶本来就爱哭,再突然离开妈妈这么长时间,怎么能不闹?她只有把一切担心埋在心里,把全部身心放到工作上。

    彭少华离开时,告诉孩子,她很快就会坐着飞机回来看她。从那以后,孩子特别喜欢看天空,每次看天空时,就会说“飞机来了,妈妈就回来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