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 侯红
范丽萍是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彦博路社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但正是这个平凡的人家却用无私的爱,十四年如一日地给一个智障儿构建起一个温暖幸福的港湾。
2006年农历七月一天夜间,范丽萍丈夫驾驶出租车时,在平遥洪善镇马路边发现了一名弃婴,他抱回了家,回家后发现孩子后脑上缝了11针,是个有疾病的男婴。当时,范丽萍忙生意又操劳自家两个孩子,精力有限,希望能有人抱养,但人们都不敢要这个病孩。
范丽萍带着孩子到处检查,都说是脑积水,很难养活成人。人们都劝她把孩子送福利院,亲朋好友也一致反对,说将来肯定是一辈子的负担,但范丽萍不忍心,把孩子留了下来,并给孩子起名“党民范”,小名“宝宝”,到民政局备了案,亲自抚养。
“宝宝”因智力发育缓慢,走路不稳、说话吃力,范丽萍到处求医问药,她多次和市民政局联系,多方努力,2008年,晋中市第一医院给孩子免费做了脑积水分流手术。住院期间,范丽萍陪护宝宝40多天,孩子在床上,她睡在地下,差点累病了。看到范丽萍昼夜细心呵护被遗弃的孩子,病友和医护人员十分感动,纷纷称赞。
宝宝3岁时终于开始像正常孩子一样学坐、学走路了。为了让孩子身体更好地发育,范丽萍和家人每天坚持给“宝宝”做全身按摩。她还买了学步车、扭扭车,方便孩子练习平衡。
宝宝6岁半的一天,范丽萍进货刚进门,丈夫把她拉到客厅,笑着说:“快来看,宝宝会走路了!”宝宝正独立练习走路,见到范丽萍高兴地喊出了声:“妈妈,我会走路了!”范丽萍激动得扑过去抱住孩子亲了又亲,脸上却挂满了泪珠。
党民范的成长离不开范丽萍丈夫的鼓励和支持。孩子学习吃力,爸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辅导他做作业,每当孩子成绩有一点进步,他就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让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
2015年5月,范丽萍和丈夫带着10岁的宝宝到医院复查。当年为宝宝做手术的大夫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根本没想到孩子发育、成长得这么好,不但能走路,还能背唐诗,这真是一个奇迹!”
如今14岁的党民范已经上小学五年级,14年来,范丽萍为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心血!
“我觉得这是积德行善的事情。”谈到14年来的育儿艰辛,范丽萍只是淡淡一笑。相对于为宝宝的付出,范丽萍对女儿和大儿子很是内疚。由于长年照顾党民范,儿子女儿都深深理解妈妈的辛苦,常常帮助爸妈一起分担,照顾弟弟,毫无怨言。
范丽萍女儿剖宫产手术住院,恰好党民范也生病了,女儿不顾自己刀口的疼痛,催着妈妈赶紧回家照顾弟弟,还不时打电话问弟弟的身体状况。哥哥的婚事也曾经因为党民范而受到影响,但哥哥从来都不曾嫌弃这个弟弟,“在哥哥眼里,党民范就是自己的亲弟弟。”
2019年的一天,范丽萍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放学后的党民范赶到病房陪伴妈妈:“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妈妈生病了我要照顾妈妈。我会像妈妈照顾姥姥那样,换尿不湿、洗脚、按摩、喂饭,全能做!”范丽萍听后,再也忍不住满眼泪水:“有孩子这句话,我这辈子就是再苦再累也值了!”
范丽萍告诉记者,党民范能有今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懂得感恩,范丽萍还加入了社区爱心协会、敬老协会等公益组织。节假日,她带着党民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给孤寡老人理发、打扫、剪指甲……疫情期间,党民范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获得了“金融路社区小小志愿者”的称号!
“希望宝宝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能有一颗感恩之心,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提到宝宝点滴进步和成长,范丽萍满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