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骆驼湾“乡村巨变”亲历者

“日子越过越好,请总书记放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能成为骆驼湾村的志愿讲解员,74岁的顾宝青连说“没想到”。

    这位乡亲们口中“村一号院”的女主人,已经习惯穿着红色工作服,为来访者讲述“乡村巨变”:“感恩总书记,感谢共产党。现在可真是吃穿住行,咱们过得都不赖!”

    顾宝青讲述最多的,还是8年多前的那一幕。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雪走进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看真贫、察实情。在这片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红色热土,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总书记走进的第一户就是我家。”顾宝青说,“当时,前一天刚下过雪,特别冷。我就想,总书记大冬天的还往山沟里跑,这是真的关心咱们老百姓。”

    “那天,总书记就和我们一起,盘着腿坐在家里土炕上,烤着火盆拉家常。”指着挂在墙上的照片,顾宝青大声对来访者介绍,“问的都是实在话,家里有几口人、收入有多少、娃娃们学习怎么样……”

    孙女唐孝红的学业,让顾宝青总是开心得合不拢嘴。

    “她们家这闺女厉害,不仅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还是咱村里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总书记说,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全村人都一直记着总书记的鼓励——“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说起“没脱贫时的光景”,当年搀扶着总书记走进家门的唐宗秀记忆深刻,“以前的房子有90年了,黄泥和石头垒的,哪儿都漏风。低矮不见光,窗户糊着塑料布还漏风。冬天只能靠烧炕和火盆取暖。种些土豆和玉米。山里道不好走,粮食都是一筐一筐从山上往下背。”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扶贫开发思路,骆驼湾村以“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起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等扶贫产业,还依托绿水青山引进旅游公司,打造了民宿旅游业。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