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我们都会老去,将来有一天我也希望能有志愿者在我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多陪陪我。我很愿意参与到这项服务中,它很有意义。”
64岁的志愿者郝玉春是甘肃省嘉峪关市紫轩社区的居民,在该社区“时间银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启动的当天,郝玉春就自愿参与了社区关爱困难空巢老人服务活动,成为“时间银行”的首批志愿者。3月17日,记者在该社区采访时了解到,自从成为社区“时间银行”志愿者后,只要有空,郝玉春就会来到社区行动不便的结对帮扶老人家里,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而她志愿服务的时间,都会存到社区时间银行的存折上。
紫轩社区的“时间银行”是2019年5月该社区创建的一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本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志愿服务宗旨,参照普通银行存储制度,按照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的原则,“时间银行”规定:加入社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他们为社区提供的服务就会以时长的方式存在时间银行的存折上。根据该社区时间银行的规定,提供了服务的志愿者可以根据存折上积累的志愿服务时间,从账户中提取兑换成相应的服务或实物,以此实现互助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记者了解到,该社区时间银行可以存入账户的服务项目包括:家政服务类、个人护理类、关爱交流类、外出代办类(接送买药)、维修保养类(家具家电)、心理咨询类、法律援助类、美化环境类(清洁美化辖区环境)等内容。志愿者在加入“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队时,通过领取“时间银行”爱心存折,用于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和积分。志愿服务1小时可以兑换1个积分。志愿服务储蓄积分,80%可以按照2∶1的比例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20%可以兑换生活物品,生活物品则由政府资金投入或者社区捐资来解决。
时间银行还规定了时间存折的使用方式:志愿者个人账户的时间储蓄由自己或直系亲属使用,原则上账户积分可捐赠给平台,由平台统一发布任务使用等。“时间银行”设行长一职,行长为本辖区的妇联执委或者热心志愿者担任,行长负责“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推广及积分兑换。
紫轩社区是嘉峪关钢城街道比较大的一个社区,总人口2万余人,有60周岁以上老人2315人,其中空巢老人588人、独居老人20人、残疾老人91人。该社区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社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需求是这个社区面临的压力与困难,而日常的志愿服务远不能满足社区的这种工作需求。为了把阶段性的社区志愿服务转化为常态性的工作,使得志愿服务形成一个良性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力量,最大限度使老人们能够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该社区首开嘉峪关市先例,开启“时间银行”志愿服务。
据悉,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运行,紫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时间银行”累计注册志愿者已达149人,开展志愿服务1165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3300小时。为5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了家庭医疗服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0余次、1500余名老年人受益。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低龄中老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
“‘时间银行’品牌项目的推出,不仅是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一种肯定,可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更在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之间架起了一座双向桥梁,一方面促进了社区志愿工作,一方面提高了服务社区居民特别是服务高龄老人的水平。最终使居民达成一种共识:有需要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紫轩社区党委书记郭娜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