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慕古


    ■ 冉学鸿

    唐人李洞酷慕贾岛,遂铜写岛像,载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遇见同好,李洞一定亲手抄写、相赠贾岛诗集,并且一再叮嘱: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这虔诚与痴迷,不由想起杜甫的忠粉张籍。《云仙杂记》载张籍曾取杜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只缘膜拜情深,竟把偶像的诗卷烧了拌蜂蜜吃掉,以求肝肠从此改易,写出好诗。追星到这份儿上,既可笑又可爱,今人怕也不及。

    东坡慕乐天,杜甫喜太白,灵魂相契的效应有时比爱情还要曼妙。譬如杜甫喜欢李白,李白却欣赏孟浩然。这位一杯一咏必见清风的李太白,虽说名播海内、轩然霞举,却并非目中全无一人,除了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李白最崇拜的当是二谢。据考,李白一生引用谢诗达百次以上。别人夸他诗好,太白并不以为然,说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对谢灵运之倾慕毫不掩饰,对小谢亦然。以这位之玩世高蹈,折服不出乎本心,断不会如此直露。其实古人追慕前贤,最常见的是易名号以铭志,如司马长卿崇拜蔺相如,便改名为司马相如,而后来唐人刘长卿这名却又缘起上面这位。中唐张碧,追慕李翰林之高躅,干脆取字为“太碧”;写过“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晚唐诗人王贞白,景慕谥号为“贞白先生”的名士陶弘景,便取名王贞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以上提及二谢,在此可上溯至魏晋风度与魏晋人物。这是一批文化精英,更是一批精神贵族,他们高扬生命意识,崇尚清逸自然,既具非凡才情,又洞识人生玄理,个性昭彰,自觉追求完美人格,是千百年来悖逆于传统世俗的一道文化亮色。太白的追慕与直白,于此便可见高度与格调。同样是追慕前贤,想想如后世郑板桥等人服膺徐渭的甘为青藤门下走狗之语,虽更见对偶像崇拜之深、仰慕之烈,终究还是欠缺了名士该有的一段风流。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