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淮海战役:小推车推出来的战争奇迹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门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徐杰 姜保真

    □ 山东政法学院 庄美原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的沂蒙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一组名为《力量》的巨幅群雕,吸引众多观展者驻足:山东支前民工推着99辆装满支前物资的小推车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它带人们穿越回70多年前:淮海战役中,山东支前民工用一辆辆独轮小推车,将救命的物资推到前线,也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车轮滚滚涌向前

    1948年深秋,淮海战役打响。战役初期,部队每人只携带三天口粮,粮食的供应,是淮海战役能否取胜的关键问题之一。

    “华东支前英雄”唐和恩从山东出发,这位山东大汉带领运粮小分队推着独轮车走过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88个村镇,跋山涉水、昼夜兼程几千公里,把一车车粮食、弹药送上前线,再将一批批伤员转送后方。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山东支前民工推起小车、挑起扁担,搭桥修路、赶运军粮,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下,男女老幼总动员,保证前方供给,争取全国早日解放。

    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中,山东地区支前民工出动88万辆大小车辆,向前线运送原粮两亿多公斤,在恶劣的战争环境和交通条件下,支前大军用一辆辆小推车将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中,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山东人民不惜倾家荡产,大力支前,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人民战争靠人民

    “部队打到哪,小车推到哪。”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支支不穿军装的“支前大军”完成了巨大的任务——为前线战士不断粮而编织出一张巨大的“物流网络”。

    大车、小车在广袤的原野上踏开了一条条坦阔的大道,天降大雪亦不能阻止一支支运粮大军前进的步伐。下雪车辆不好通行,支前民工便扛着粮食在雪雨中送至前方粮站;雪后的路更不好走,沿线人民便扫雪、修路、搭桥,他们用生命践行誓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华东支前委员会曾总结淮海战役的胜利“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创造了现代战争奇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战前,国共双方在军事实力上不分伯仲,拥有现代化运输工具的国民党军,最终输给了没有飞机,但有百万小推车的人民解放军。

    据统计,除在后方碾米、磨面和做军鞋的人力外,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和华北解放区共出动包括随军、二线转运常备民工和临时民工在内的支前民工达543万人,为参战兵力的九倍,支前民工为支援淮海战役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沂蒙革命老区期间,瞻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回忆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