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创·经济女性 PDF版下载

版面: 创·经济女性

屠柳青:让海底沉管隧道“滴水不漏”


    屠柳青(右一)指导团队进行混凝土技术试验

    推荐语

    屠柳青,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总经理、“二航局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研究工作室”首席专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获得者。二十五年来,她带领着一支勇于钻研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纵深海内外,在桥梁混凝土高性能化、长寿命化的研究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控裂研究方面,取得了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为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金塘大桥、马来西亚槟城二城、港珠澳大桥等精品工程、世纪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强洪

    “只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迎着困难上的拼搏精神,女性一样可以在男性主导的路桥建设领域做出优异的成绩。”见到屠柳青,她刚刚带领技术人员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的项目现场调研回来,“做我们这行,一定要突破‘只在家里做方案’的不足,前期介入现场,提前进行技术对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项目。”她说。

    与“混凝土及新材料”结下不解之缘

    1996年,24岁的屠柳青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毕业进入中交武汉港湾院工作,主要从事新材料和防腐蚀领域里的试验与研究。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最大宗的材料,天天和这些“土”材料打交道,又脏又累又枯燥,对于青春靓丽的她来说,心里不免有较大的落差,她也曾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充满了疑虑。可当她亲身参与的第一座桥梁——江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看到一桥飞架南北,职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让屠柳青找到了人生价值所在,从此再也没有停歇。

    继江阴长江大桥后,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厦漳跨海大桥、马来西亚槟城二桥……一座座桥梁都留下了屠柳青严谨、细致、求实、创新的脚印。由她带领的技术研发团队也成功解决了不少跨海桥梁建设中遇到的混凝土技术难题。

    2014年7月,开建的汕头外砂河大桥主墩施工方案遇到难题:该大桥0#块箱梁长13米、宽44.5米、高6.5米,混凝土强度等级C55、总方量达2369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超大体积混凝土。面对一次性浇筑水化热高、控裂风险大、传统温控措施效果有限的难题,工程一度陷入僵局。

    “可以大胆尝试‘加冰降温+液氮降温’方案。”屠柳青提出的新方案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议。

    “液氮有零下196摄氏度,设备、原材料被冻坏怎么办?混凝土骨料会不会变脆?”“此前国内没有先例,混凝土浇筑量这么大,采用新技术,风险是否可控?”……面对种种质疑,屠柳青结合主墩浇筑施工需要和液氮降温技术特点,详细分析了液氮降温技术在外砂河大桥应用的可行性,并陪同项目负责人到香港学习取经,与德国相关厂家对接,反复试验论证;针对0#块C55钢筋密集的特点,为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屠柳青采用定向研制的聚羧酸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成功地解决了炎热气候条件、复杂结构大体积混凝土配制流动性难题,成为国内第一个“尝鲜”液氮冷却技术的人。

    在混凝土浇筑现场当天,屠柳青一直坚守在一线,仅用50个小时,顺利完成了原定72小时的浇筑任务。现场监测显示,混凝土入模温度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

    让港珠澳大桥沉管使用120年成为可能

    性格爽朗、行事果敢,工作作风扎实严谨,是同事们对屠柳青的评价。而她遇到困难不服输的个性,更让同事和同行们敬佩。

    2011年,屠柳青迎来了人生最大的一场机遇,同时也是她从事建桥工程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她和她的团队通过方案竞标承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心试验室,屠柳青担任工程副总工兼中心试验室主任。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集桥岛隧道于一体的世界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也是人类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隧道全长6.7km,由东西岛头的隧道预埋段和每节排水量达8万吨的33节预制沉管以及长约12米重达6500吨的“最终接头”拼接而成,沉管深埋处达海底40米,比肩一个中型航母。

    高标号、大体积、全断面浇筑施工、氯盐腐蚀环境、120年使用寿命要求,要让这样一个巨无霸体量的混凝土结构达到上述要求,谈何容易?当时国内跨江隧道都采用外包防水方案,成本很高。而项目总工程师提出“打破行业惯例,不外包防水、不埋设冷却水管,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沉管隧道结构自防水”,业内很多专家认为根本做不到、不可能实现。

    面对困难,屠柳青带领20多人的研究团队,决心向这项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针对岛隧工程技术标准严格、环境条件严酷、预制管节断面巨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单次浇筑方量大等特点,带领团队开展《超大断面预制沉管控裂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自主研发氯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使用寿命预测软件指导配合比设计,配制出防裂抗渗、致密耐久、指标先进、品质易控的预管混凝土;根据沉管温度应力发展规律,针对性制定温控防裂方案,设计混凝土生产全程覆盖的预冷系统,先进的可伸缩自动喷雾混凝土养护系统,为顶推预制沉管控裂开发了专用温控监测软件,编制了《预制沉管裂缝控制和浇筑施工工艺专用施工指南》;解决了沉埋超大沉管混凝土开裂的世界级难题,创造了港珠澳大桥 “6.7公里海底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奇迹,用自主创新技术为港珠澳大桥沉管120年使用寿命提供技术支撑,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2013年2月10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S1段沉管足尺模型一次性顺利浇筑成功。看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胜利的泪水湿润了屠柳青的眼眶。港珠澳大桥2018年建成通车,这座由桥、岛、隧完美组合的跨海大桥,多方面的建设标准至今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堪称真正的“中国第一桥”。

    要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新时代女性

    近年来,屠柳青虽然走上领导岗位,但作为 “二航局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研究工作室”首席专家,她依然带领团队积极服务海外工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后为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肯尼亚蒙内铁路和马来西亚东部铁路等工程提供了混凝土耐久性专项研究和技术指导,用她的专业知识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随着国家‘科改示范行动’的启动,对提升行业关键技术支撑能力、核心技术引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将会继续坚定创新信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我国由建桥大国向建桥强国挺进作出贡献,做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新时代女性。”谈到未来,屠柳青充满信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