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

理性看待生死,“00后”开始立遗嘱了


    图片源自中华遗嘱库。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芳

    “90后”“00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在外人看来的“操之过急”,对他们自身而言,却是对生活的认真选择。刚满18周岁已经为自己立了一份遗嘱的大一新生小红说:“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地活着。”

    近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向社会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据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就有55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截至2020年底,人数合计为553人。

    除了年轻人对待遗嘱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外,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了解到,白皮书重点对中华遗嘱库各项数据进行不同维度分析,并围绕民法典实施对遗嘱服务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立遗嘱趋向年轻化,“00”后开始立遗嘱

    小红(化名)希望把存在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留给自己的一名朋友,她曾在小红最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和关爱。

    尽管并没有把这笔钱留给父母,但小红表示,以后挣的钱可能会往这张银行卡里放,如果资产增多可能会重新订立遗嘱,增加遗嘱继承人。

    除了“90后”立遗嘱的人数逐年递增外,“00后”也已经开始订立遗嘱了。据了解,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最年轻的订立遗嘱人是17周岁(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以上,有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那么,“90后”“00后”年轻人的遗嘱都有哪些内容?

    白皮书数据显示,从“90后”分配财产的内容中可以看到,81.61%立遗嘱的“90后”处理的是银行存款,有71.54%是涉及房产。

    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在遗嘱中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财产种类,“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就是证券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90后”立遗嘱人中71.54%拥有独立住房,对此,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这部分“90后”,父母买房挂名在子女名下的现象很普遍,还有的父母甚至会将自己的部分股权挂在子女名下。“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人要订立遗嘱的重要原因,防止自己发生意外财产旁落他人,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陈凯说。

    中青年立遗嘱人增长较快 女性比男性更有立遗嘱意识

    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自2017年至2020年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的中青年的遗嘱总数是4190份。中青年立遗嘱人的总体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从2017年的29.97%上升到2020年的54.12%。其中50~59岁的人群占比最高,占比为31.55%,其次是40~4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28.24%。

    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中,女性人数要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占比60.72%,男性占比39.28%。说明中青年人群中,女性比男性更有立遗嘱的意识。

    中青年人的遗嘱中,处理的不动产类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2020年的数据显示,遗嘱中处理的不动产,除了常见的商品住宅用房以外,还出现有别墅、公寓、小产权房、办公楼、商铺、厂房、车位等类型的不动产。在不动产的数量上,比较多的是2处到3处不动产,经分析发现,大部分人拥有房产和车位,该数据说明,订立遗嘱的中青年人群普遍属于“有房、有车一族”。

    “值得关注的是,有4%的遗嘱人名下没有不动产。该现象说明,部分中青年人逐渐意识到订立遗嘱的重要性,即使没有像不动产这种重大的资产,也提前做好了安排。”陈凯说。

    打印遗嘱40分钟完成登记 盲文遗嘱满足特殊人群需求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后,老百姓在订立遗嘱的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打印遗嘱”是民法典确认的一种新的遗嘱形式,目前,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22204份打印遗嘱。

    据介绍,在登记过程中,登记人员会根据遗嘱人的意愿,打印出遗嘱文本,再由遗嘱人签字确认,并且有两名见证人在场见证。同时,通过人脸识别、录音录像、精神评估、指纹采集、文档扫描、司法备案等技术手段,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确保订立的遗嘱是真实、合法、有效的。

    “遗嘱人最快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遗嘱登记全过程,比之前的自书遗嘱提高了至少3倍的速度;打印遗嘱出台后,对于书写困难的人士来说,订立遗嘱更加方便。”陈凯说。

    同时,中华遗嘱库还创新了“盲文遗嘱”“文盲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的登记服务,以满足盲人、视觉障碍、书写障碍、识字困难等特殊需求的人群。

    遗嘱存在信息孤岛 专家建议设立遗嘱检视程序

    民法典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老百姓订立遗嘱有了更多选择,但这也导致了新的问题。一个人可能在不同时期在公证处、律所、中华遗嘱库和司法所等各类不同机构订立多份遗嘱,当这个人去世时,如果法院、公证处、房地产登记中心未进行遗嘱检视就办理相关继承手续的话,容易遗漏某一份遗嘱,可能导致遗产处理的严重错误。

    陈凯建议借鉴大多数国家遗嘱检视的做法,人民法院、公证处、房地产登记中心在处理遗产继承事务时,首先进行遗嘱检视。同时建议中华遗嘱库与公证处、司法所、律师共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全覆盖全领域全体系的继承服务体系。“我们相信,在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和家庭财产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这一平台将成为公共法律服务的一大亮点。”陈凯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