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秦红岭(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张玉泉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1987年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从事建筑科技工作五十年贡献卓著的老专家”。
1912年10月8日,张玉泉出生于四川荣县一个教师之家。1930年,张玉泉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师从著名建筑学家刘既漂、刘敦桢、虞炳烈等人。1934年,张玉泉毕业后,与同班同学费康结婚,1938年与费康共同创办大地建筑师事务所。1942年12月年仅31岁的费康英年早逝。从此,张玉泉独自经营大地建筑师事务所直至1950年,她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女建筑师。这期间,她完成的主要设计工程有上海万国药房改扩建、上海福履里路花园住宅、上海虹口花园住宅规划以及南京农工银行装修工程等。
张玉泉的建筑设计之路大体可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经营大地建筑师事务所时期,以花园住宅和改扩建工程设计为主,代表作品是大地建筑师事务所承接的第一项工程——上海长乐路570弄蒲园12栋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混合结构,有独立式、双毗连式两种,平行排列于弄道两侧,墙面为浅黄色水泥拉毛,饰螺旋形窗间柱,二楼设挑阳台,屋顶为平缓的筒瓦四坡顶。住宅连接花园处有亭廊,直达向阳的大起居室,起居室边上是餐厅,活动的格局可开可合。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居住过,如杨绛在《我们仨》中曾记载,1949年早春,杨绛、钱钟书带着女儿钱瑗,寄居在蒲园8号的三楼,与著名画家庞薰琹、丘堤夫妇同楼而居。1999年蒲园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第二个时期是1951年之后专注从事工业建筑设计。张玉泉到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工作之后,响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要求设计院以工业建筑设计为主的号召,致力于国家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设计。在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发展工业的背景下,张玉泉主持设计了不少工业建筑,如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东北富拉尔基第一重机厂技工学校及车间、北京二通机械厂等,在工业建筑设计方面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方案,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是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型重型机械厂,作为该工程总建筑师,张玉泉提供的设计方案,比例配合适当、端庄明快、主次分明、线角精练。正如原机械部设计院建筑师汪明清在回忆文章中所说,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排列的大小建筑群落设计构思不同,手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严谨、统一、细致,这是她的创作特色,在当时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水平条件下,发挥了建设设计所能做到的极致。张玉泉曾在笔记中阐述了自己的工业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艺术是有深远意义的。建筑创作是一种继承和发扬前人的经验,有很多东西是可以继承的。我们主要搞工厂设计创作,要符合国情,要以严肃认真的精神,才能创出新路。工业建筑个性有别于民用建筑,有别于欧美、俄罗斯风格,不能穿靴戴帽搞古典,也有别于因陋就简的干打垒。”
除工业建筑厂房设计之外,张玉泉身为女建筑师的细致,还表现在她特别重视工厂生活福利设施的布局与设计,善于利用车间死角,或附属于车间规划建造的配套房屋,解决工人更衣、淋浴等问题,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就编写完成了《厂外生活福利建筑设计指标参考资料》。
2004年3月22日,张玉泉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张玉泉的侄女——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曾在回忆文章中感叹她一生多艰:“闯出故里求学,青年殇夫,独立执业,抚养儿女,胃溃疡重病,参加华东土建设计工程公司,服从调动离沪赴京,频繁出差建设工业基地……”。张玉泉的生平鲜明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代建筑师为发展国家建筑事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可贵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