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旭
□ 李宏杰
她们是来自南国密林的火箭军某旅女子测试排,作为常规导弹的“体检师”“驭剑士”,常年扎根在“龙宫”深处,组建9年来,圆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10余次,成功测试导弹200余发,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
梦里想的都是操作流程
初春南国,夜黑如墨。深山“龙宫”内灯火通明,一场导弹升级测试任务进入关键阶段,阵地指挥长马博宁精确下达口令,数名身穿白色防静电服的女操作号手快速操作,精准完成导弹头体对接。
“比上次快了两分钟!”顾不上休整,马博宁带领号手现场复盘,梳理研判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马博宁所在排是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支女子测试分队。时间飞溯到2012年3月12日,组建当年,上级要求当年形成战斗力。
面对艰巨挑战,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3岁的小姑娘纷纷不服输,大家白天泡在训练场练技术、练操作;晚上点灯熬油学原理、跑电路图,只为快速胜任岗位。
党娜是火工品号手同时兼任班长,实装操作考核前两天,党娜和战友们睡得正香,突然听到隔壁传来一声“号手就位”,她们赶紧起来,发现原来是有人在说梦话,大家又好气又好笑,几个女孩埋怨着,一边笑一边抱在一起默默流泪。“当时压力太大了,梦里想的都是操作流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这些年轻的女孩开始明白了使命的含义。
凤凰涅槃,沙场试锋。靠着这股拼劲儿,这群测试女兵全部通过上级检验考核,成功拿到了演训任务的入场券。同年7月,她们首战出征,仗剑西北执行某重大军事任务,成功测试导弹2发,当导弹成功点火腾空,望着绚烂的尾焰,这群铿锵玫瑰流下激动的泪水。
勇争第一赓续喜胜基因
2019年10月1日,女子测试排女兵臧玉娇作为女兵徒步方队的一员亮相天安门,光荣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集训期间,这个1米78的高挑女孩,因为表现优异,多次被表彰为“训练标兵”,成为徒步方队第二排面的“基准兵”。
换上5厘米高马靴的第一天,臧玉娇不慎崴伤了右脚。“我不能退出!”强忍着疼痛,“报告”两个字她终究没有喊出。看着已经肿起的右脚,军医告诉她脚踝错位,需要休息。她倔强地摇摇头,第二天又出现在训练场上。
“女兵骨子里就流淌着尚军精武、崇尚荣誉的激情热血!”营教导员袁怡光深有感触地说,为了胜利,女兵们每天都经历着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
“女兵的能量有多大?我们测试女兵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技术营女参谋涂典雅告诉记者,女子测试排连续4次摘得旅军事技术比武桂冠,被评为“最佳测试单元”, 50余人次在参加上级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中取得名次,荣获各级145项奖章证书。
矢志军营奏响青春赞歌
走进女子测试排营区,“巾帼苑”三个鲜红大字映入眼帘,“巾帼英雄坚守奉献锻造强军新征程,测试女兵精心砺剑书写无悔最青春”两副对联整齐错落在营门两侧,排长任庆燕介绍:“这是女子测试排组建之初,第一批女兵的青春誓言。”
作为大山的主人翁,山里生活单一枯燥,训练之余,女兵们砍来竹子自学雕刻,琢磨墙体漫画……
中士谭芳是营里的“百灵鸟”。训练之余,她自编自演的《导弹女兵》一经推出收获极大反响;中士段皖皖入伍前曾是网络作者,在她的笔下,《东风》《梦随导弹飞》系列长篇小说在官兵中小有名气……
旅宣传科长包文虎讲道,近年来,旅营两级联动在女兵排里建起理论宣讲队、文艺轻骑队等4支特色队伍,充分发挥女兵特色优势,今年来创新开展习近平强军思想“一课六讲”组学模式,女兵的故事传播到大漠戈壁,在全旅范围内发挥“酵母”作用,持续激发官兵争当“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内在动力。
秀发抚剑,长缨问天。这群可爱的测试女兵,心细严谨,用纤纤细手托举起大国长剑;多才多艺,用清脆歌喉唱出对党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