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马晓媛 刘扬涛 高剑飞
“80后”杨煦被朋友带到健身房,一名教练主动拉他做了一组高强度的“体能测试”,杨煦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教练添油加醋称他身体状况很差,还不如50岁的老头,必须马上开始健身。杨煦糊里糊涂被“忽悠”买下了5000元的私教课程。
记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走访发现,为吸引消费者办卡买课,一些健身房套路百出,令人防不胜防;年卡费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私教课价格更高。
男教练认十几个学员当“干姐姐”,完不成业绩被罚吃辣椒
“美女、帅哥,健身了解一下!”走在城市大街,很多人都曾遇到健身房的店员派发广告传单。
近十年来,中国的健身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健身房总量已超过10万家。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健身房千方百计拉人头。在大众点评网等平台,不少网民讲述“被逼单”的遭遇:“被教练强制买了个课程,两个肌肉大汉堵着过道弄得我不敢走,态度极其恶劣。”
记者了解到,健身房教练身上大多承担着销售任务,销售业绩直接关系到教练的收入。一些健身房还会向教练收取“保证金”,没完成业绩就要没收。还有健身房规定,完不成业绩的要罚吃辣椒、芥末、柠檬,甚至遭受辱骂、剃头等羞辱。
“以前针对教练的培训只教技术,现在已经把销售技巧都放进来了。”资深从业者刘进说,“从接待到成交,该说什么、做什么,是一整套流水线式的操作,就是为了让客户没办法拒绝。”
一位教练告诉记者:“有个男教练认了十几个学员当‘干姐姐’,还有教练对客户有求必应,陪聊天、陪吃饭、陪逛街……”
美发师、厨师摇身变教练,健身变伤身
在当前的健身市场,私教爆红。但记者采访发现,健身教练的入行门槛较低,相当一部分教练都是经过两三个月培训就上岗,有的甚至“一周速成”。
“看到健身教练挣钱多,很多人都入场了。”健身业内人士李星然说,有的教练可能一两个月前还是美发师、厨师,有的是在健身房做销售、街上发传单的,一旦店里缺人就“赶鸭子上架”,简单培训后换身衣服就充当教练带顾客。
记者以应聘者身份咨询了部分健身房。一些健身房明确表示,即使零基础,也可以先应聘会籍顾问,边积累客户边学习考证,“市场上资格证很多,很好考。”
记者发现,市场上有大量教练培训机构,缴纳一两万元,集中培训两三个月,就能拿下多个资格证书。一位健身房经营者说,他对持资格证书的求职者进行笔试,考的是最基本的健身知识,但大部分人连及格分都达不到。
业内人士表示,教练专业性不足会给健身者安全带来隐患,有可能造成膝盖半月板损伤、肌肉拉伤、腰椎间盘突出等损伤。
让健身行业更“健康”
“近些年健身行业取得了爆发式增长,各种乱象也随之出现。”健身平台企业CHINAFIT总经理闫四海说,“目前行业已经有进入调整期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想长久发展,必须换个活法。”
一些专家认为,要保障健身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强化行业自律。
为推动健身行业良性发展,一些地方开始探索相关做法。今年以来,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发布健身行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其中提到的“健身会员卡办卡7天冷静期”备受关注。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等专家表示,整体来看,相关规范仍然滞后于当前健身行业的发展,立法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尽快加以完善。
闫四海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健身房要克服目前短板,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和专家还提醒消费者,在面对健身房里眼花缭乱的课程和可能出现的销售套路时,要理性消费;在自身权益遭遇侵害时,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