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我家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几年,我们一家通过发展养殖业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路。我们家能有今天,全靠党的好政策和各级政府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从内心里感谢党和政府!”
王殿发、陈秀梅夫妇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镇马场滩的村民。十几年前,王殿发、陈秀梅一家还是为生计发愁的贫困户。近年来,凭着敢想、敢干,致富路上敢为先的拼搏精神,借助党的帮扶政策,夫妇俩在马场滩率先发展养殖业,进驻景区做生意,开辟了新的人生之路,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作为全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之一,夫妇俩也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2010年,当时还是40岁左右的王殿发、陈秀梅看到周围的村民一家家富了起来,回头再看看自己家,捉襟见肘的生活非常窘迫,王殿发和陈秀梅心里像吞了一枚青果,无比苦涩。“那种感觉既消沉,又委屈,但更多的是不甘心。我和妻子都正当年富力强之时,怎能就向命运低头,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呢?”王殿发决定改变现状。(下转3版)
这一年,王殿发开始着手收集市场信息,观察行业动态。他了解到周边市场对牛肉有大量需求,而本地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经过认真的考察和分析,他审时度势,决定搞养殖业。
创业是困难的,也是艰辛的。王殿发、陈秀梅发现如今的养殖和过去村民们在家里养几头牛完全是两码事。早出晚归是必然的,更重要的还要随时观察牛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不敢有半点的疏忽。虽然每天累得双腿像灌了铅,可夫妇俩丝毫没有放松对技术的学习,他们买了很多养殖方面的书籍,起五更、爬半夜,利用空闲时间一本本地“啃”,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请教,夫妇俩逐渐掌握了全套养牛技术。搞养殖以来,夫妇俩养的牛从入栏到出栏,从没有染过各种疾病,从未出现过死亡现象。
因为王殿发夫妇采用科学方法饲养,所以他家养的牛个个膘肥体壮。几年来,他们家已有存栏牛50多头,2020年仅养牛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0余万元。养牛不仅使王殿发一家实现了脱贫摘帽,也使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通过养牛发了家的王殿发和陈秀梅夫妇没有满足现状,随着祁连镇“康养圣地·冰河祁连”生态旅游名镇的崛起,旅游业成了祁连镇的一个投资新热点。已经具备了一定经营意识的夫妻俩瞅准时机,大胆投入,在镇政府的全力支持下,2020年购买2头驯化牦牛、2匹驯化马匹,在祁连冰沟河景区,做起了生意,有了祁连冰沟河AAAA景区的依托,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的“坐骑”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采访中,王殿发和陈秀梅还很自豪地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他们的几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学有所成,顺利参加了工作,大女儿在新疆伊犁一家酒业有限公司当会计,二女儿和小女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医院当护士,小儿子在新疆某学校当老师。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几年来,他们先后扶持和帮助了很多本村和邻村的养殖户,将自己的养殖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祁连镇大型养殖户也越来越多,家庭收入也翻了倍。
“是党的好政策使我们走上了致富路。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尽管不能做出什么很大的贡献。但我们不光要自己富裕起来,还要带动邻里乡亲们早日脱贫,让更多的人都富起来,大家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这对朴实的夫妇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