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富康新村探索养老新模式,鳏寡、留守老人和五保户集中居住,公益积分、互助养老,巾帼志愿服务队帮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永钦
大山脚下,一栋栋独门独院的联排平房,随时一键呼叫大夫的医务室,整齐划一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宽敞的休闲广场,设施齐全的按摩室……
这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的富康新村,居住着200多名从附近村子搬迁来的鳏寡、留守老人和五保户。单人户的居住面积为25平方米,两人户以上为50平方米。每户还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院子。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日间照料中心看到,几位老人正在打针输液,接受按摩理疗。他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享受着贴心的服务,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以前的房子又旧又破,地里的收入也不多,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岁数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小区条件也好,真是太幸福了!”正在享受按摩服务的宋占玲对记者说。
“谁家有事,大家互相帮一把”
“我用积分做了8次理疗了。”身有残疾的低保户赵井荣高兴地说。她负责村里的卫生保洁,还在照料中心担任记账员,每月可以获得不少积分。她经常用这些积分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在服务机构兑换服务。
记者了解到,富康新村实行积分制管理,鼓励新村居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公益活动、邻里互助、卫生保洁等,以获得相应积分,再用积分兑换实惠。
“前不久,我干点零活儿积攒的积分,兑换了70元的物品。每一分都是我付出辛苦挣来的,不仅实惠,还有面子。”村民杨庆茹说。
记者了解到,富康新村还创新互助养老新模式,成立了25个互助组,形成了邻里之间、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互助。
赵井荣的丈夫去世后,心里很难过,吃不下饭,打不起精神。王凤珍老人天天来陪她唠嗑,给她做饭,还拉着她参加村里的娱乐活动,让她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精神也振作起来。
在富康新村,像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有一天,张贵成老人突犯眩晕症不能行动,邻居张琴知道后给他送饭,并一直照顾到病情好转。李玉琴老人要在家照顾病人,杨庆茹就到超市帮助她家购置急需的生活用品。
“谁家有事,大家都互相帮一把,困难也就过去了。一个个岁数大了,身体都不好,在这里我们就是最亲的人。”村民郝凤琴说。
“老人们开心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每到周末,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李炳善,总是盼着“女儿”们的到来。这些“女儿”都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在富康新村,活跃着两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一支是由本村23名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姐妹组成的“暖夕阳”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了解老人们的家庭状况,就近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志愿帮扶工作。另一支是由来自县里各行各业的13名知识女性组成的“星火”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富康新村开展卫生保健、文艺宣传、爱心帮扶、美化环境等服务活动。
走进“美家美院典型示范户”王守云老人家中,家具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室内盆景生机盎然,花开正艳。“我78岁了,大家看我岁数大,一有个大事小情的都来照顾我,有时还把屋里屋外帮我收拾得利利索索的。”王守云拉着县妇联主席李成华的手说,脸上笑开了花。
大营子乡副乡长、妇联主席马文芳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县、乡两级妇联以及巾帼志愿服务队,经常到村里开展相关服务活动,特别在夏季的傍晚,巾帼志愿者们带领老人们唱红歌、练扇子舞、扭大秧歌,富康新村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这里的老人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他们开心是我们最大的追求,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号召更多的姐妹加入这个温暖的队伍中来。”星火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母晓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