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套1984年国庆大阅兵女卫生兵受阅军服出现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里,这是由当年女卫生兵方队张媛、吴阿凤、康辉、董旭、李静、李红六人捐赠的。这套军服是37年前,中国阅兵史上首个女兵方队的精彩见证,珍藏着一个个精彩故事和感人瞬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珊檑
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女卫生兵方队的女兵们头戴大檐军帽,佩戴“红十字”袖章,伴着雄壮激昂的进行曲,迈着矫健的步伐,精神抖擞、英姿飒爽地通过天安门,成为天安门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全世界瞩目。
一次受阅 一生荣光
“我参加阅兵时刚好18岁,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阅兵村的不怕苦累,已经在我心中沉淀如诗般的真情。一次受阅,一生荣光!”回忆起1984年大阅兵女卫生兵方队训练情况,站在方队第6排面的董旭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振奋之情。其间,她在18岁生日那天写下了入党志愿书。
当年女卫生兵方队共有422人,其中方阵编队352人,70人候补,年龄大部分在18岁至22岁。方队从1984年年初组建训练,5月初集结阅兵村(沙河机场),女兵们和男兵一样,在雨雪中练习站姿,在烈日下抗击暴晒,坚持高强度的训练、高标准的要求,做到高质量完成任务。
到了七八月份,烈日蒸腾,骄阳似火,机场跑道的地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女兵们在烫脚的水泥板上千万次地重复着齐步、正步训练,一个个脸被晒得黝黑,有的甚至被晒得脱皮。
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没有空调、电扇,“冰块”成了唯一消暑降温神器。晚上女兵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有一次发现帐篷里盘踞着一条一米长的蛇。野外露营般的生活,让女兵们从一开始无所适从到逐渐学会与蛇、虫“和谐共处”。
当时每天训练强度大,穿的新训练鞋太硬,很多女兵脚上磨起了血泡。董旭的右脚中指磨起血泡形成鸡眼,拔完鸡眼后,她怕耽误训练直接上了训练场,结果造成感染,伤口溃烂得能看到骨头,不得不住院两个多月才返回阅兵村。从那次开始,董旭再不敢穿凉鞋。“当时留下许多疙里疙瘩的印迹,真是‘步兵’变‘泡兵’了!”董旭戏称。
拔军姿是受阅部队每个人的必修课。从20分钟、30分钟、1个小时,女兵们保持收腹、挺胸、抬头、目视前方的挺拔军姿不动,甚至长时间不眨眼,还见过虚脱的同志身体直接摔下去,依旧保持笔直姿态。女兵徐京辉有一次在拔军姿时感觉被虫子刺了一下,强忍火辣辣的疼痛保持军姿不变,教员发现她脸上有一个东西,用手拍打昆虫才离开,血和着汗水一下从她的脸上流下来,原来,那是一只牛虻,疼痛可想而知。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大阅兵那天,女兵们凌晨便起床化妆,提前准备,满心期待着受阅时刻。
受阅前,第七排的排头兵朝鲜族女战士康辉出了点儿小状况。因肠胃功能不好,她闹起了肚子,脸色煞白冷汗直流。方队领导焦急万分,担心康辉扛不住。康辉却说“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我们训练了这么久,就等这一刻了,无论如何,我都必须坚持!”
当听到受阅部队接受军委主席检阅的命令时,康辉立马精神了,激动的心情、排头兵的责任与担当,让她忘记了身体的不适,站在队伍中接受检阅。阅兵结束后,阅兵指挥部给女卫生兵方队的评价是:横、竖、斜线整齐,踢腿、摆臂、步幅、步速、合乎标准。女兵们创造了徒步方队最佳成绩,交出优异“成绩单”。
传承红色基因 脚步永不停歇
飒爽英姿,巾帼英雄。1984年大阅兵后,女兵们重返部队校园,成长为我军医疗战线的骨干力量。她们有的上了老山前线救死扶伤,有的出国维和为国争光,有的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贡献了巾帼力量,大家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
“我的父亲1957年参加了国庆阅兵。我参加了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我的女儿参加了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的‘浴血奋斗’方阵。”康辉一家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分别参加过国庆阅兵,以前她的父亲时常和子女讲述阅兵故事,她又时常和女儿分享阅兵的精彩故事,阅兵精神成为一家三代人的精神纽带和支柱。
康辉毕业后进入解放军301医院高干病房从事护理工作,她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即便是在抽调脱产期间,也参与夜班轮值,丝毫不影响本职工作。转业到原中国光大对外贸易总公司后,也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团结协作,坚忍不拔,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是我们女兵方队不朽的品格和精神!”康辉说,她将继续弘扬阅兵精神,奋进新时代,为国家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深沉的爱总是推动着我探索的脚步,让我再快一点,再前进一点!”参加阅兵之后,董旭义无反顾地奔赴云南老山前线,挎上药箱穿越百米生死线,为生命垂危的战友送去生的希望。转业后,董旭加入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后任中国农发行女职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董旭与中国农发行女工委的同事们一道开展“农发巾帼助脱贫、爱心开启幸福路”主题活动,向“母亲水窖”捐款百余万元,帮助云南、贵州、宁夏贫困地区妇女解决因严重缺水带来的饮水卫生安全问题,资助200户贫困母亲购买生猪若干头,帮助妇女群体发展养殖业;远赴冰天雪地的鄂伦春,为留守儿童送去过冬的棉衣;辗转六省市行程万余里,关爱看望21位英烈母亲……
六年前,1984年受阅女兵纪顺心自费购买并种植了400余棵银杏树苗,如今这齐刷刷的银杏树林犹如37年前走过天安门的女兵们,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几十年来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永远积极向上,充满精神气,这种激情没有退潮的时候。
2017年,她们自发组建了“受阅女兵”合唱艺术团,成员绝大多数都是1984年国庆大阅兵中的受阅女兵,都是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们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走进阅兵村、街道社区,讲述当年阅兵故事,唱响红色歌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们演唱抗疫歌曲并制作成视频为奋战在一线的战友加油鼓劲,凝聚齐心协力抗疫正能量。
目前,合唱艺术团的女兵们正在积极排练,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我们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新时代放声歌唱,为新征程擂鼓呐喊。衷心祝福伟大的党,百年华诞风华正茂,百年征程继续扬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说起下一步计划,董旭激情满满地说。
如今,当年的女兵大都已是年过五旬之人,但一直传承阅兵精神,时刻保持火热的激情,传递着正能量,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