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一涵
从高分贝到低分贝的转变,展现出的是和谐、合理的基层治理途径。上海市嘉定区的一支“静音”广场舞队近日火遍网络,舞者们统一佩戴静音设备,翩翩起舞与居民安宁相得益彰。可以说,以自己的“退一步”换得了小区整体环境的“海阔天空”,这样精细化的处理方式值得推广。
近年来,关于广场舞的话题总是充满矛盾性。于老年人,广场舞是难得的休闲娱乐;于其他人,广场舞是扰民的嘈杂声音,由此引发的分歧甚至冲突,让双方“两败俱伤”。因此,许多地方在广场舞的治理上费尽心思,为的就是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而比起生硬的禁令,“静音”广场舞队是更好的示范。为广场舞队配齐静音设备、选择好舞蹈场地、规定时间范围……我们应当支持老年人拥有生活与娱乐的空间,更应当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保障所有城市居民共有权益的同时,人性化照顾到各个群体的诉求。
其实,广场舞引发的矛盾,折射出的是老龄化之困。随着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大,像广场舞一样的矛盾或许还会出现,这考验的是各地各部门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唯有不回避、不推脱,合理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在细节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充分享受权利,才是矛盾的根本解决之道。